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0的文章

[99上散文]黃春明 死去活來

黃春明〈死去活來〉 是篇關懷老人的作品,說明了台灣社會轉型下,年輕人遠離故鄉,留下老人承受孤寂的守候,因而衍伸出親情疏離、世代閣闔與城鄉差距等問題。 以下有幾個問題與討論,請同學們想想看: 1. 如果有一天,你成家立業了,你希望與你的親人,保持著什麼樣的互動關係呢? 2. 請問高齡化的社會,你覺得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當你的父母親年老的話,你覺得又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呢? 3. 補充:陳若曦〈清水嬸要回家〉劇場 (1) 請問清水嬸這戶人家,究竟遇到了什麼問題?是清水嬸太堅持了嗎?還是兒女的問題呢? (2) 如果你是清水嬸這戶人家的子女,請問你會如何安頓獨居老人呢? (3) 清水嬸後來在二位兒子家居住了好一段時間,但精神狀況卻出現不大好的狀況,請問這是為什麼呢? (4) 台灣傳統社會中的「養兒防老」,真的有辦法「防老」嗎?你能做得到嗎?請問在現今的社會,已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動?又為什麼會這樣呢? (5) 你是否知道世界其他國家,究竟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是否由於文化背景、教育政策與社會福利制度等各種因素,為高齡化的趨勢帶來些什麼影響?

[99上新詩]沈志方 給時間

沈志方〈給時間〉 賞析 這篇文章可能是作者在知命之年時候的作品,意味著作者在半夜驚醒之時,赫然發現年華老去的驚心之嘆。所謂「被及胸的風,與花與雪與月,驚醒。」這是指作者年輕時候的「風,與花與雪與月」,即浪漫之事,充斥在生活之中。作者以「與」字,分別將「風」、「花」、「雪」、「月」四個字,聯繫起來。 第二段的兩行,文意說明著隨著年歲的增長,頭髮日漸迸出白髮,這裡由「一根又一根裂膚而出的聲音」一句,以聲響表示。

[99上文學電影]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

電影「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2009年由陳坤厚導演的作品。其實,早在 1989 年時,已拍成電影「魯冰花」,由吳念真編劇、楊立國所導演。 文本:鍾肇政著,《魯冰花》,遠景出版社。是一部長篇小說。 電影「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的內容,與文本小說的內容,已大有不同。但在家庭背景(茶農)與對美術教育的主張,依然無所改變。也仍保留古阿明、林志鴻、郭雲天、林雪芬、徐大木、古阿明的父親、林議員等人物。 請擇以下幾點問題與討論,撰寫「心得感想」。 1.請問郭雲天老師與徐大木老師所主張的美術教育,有何不同?你是否認同他們的觀點?請說明你自己的想法。 2.古阿明的生活環境,是否對他所學習的美術,帶來些什麼影響?試說出優點與缺點。 3.如果你是「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中的古阿明與林志鴻的同學,你會如何看待這二位同學呢? 4.請談談你個人對這部「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的整體感受,究竟為何? 5.鍾肇政的《魯冰花》是一部長篇小說,你可否舉文中重要的段落內容,闡釋自己的論點與看法。 6.假如你也看過吳念真編劇、楊立國所導演的電影「魯冰花」,或電視劇的「魯冰花」,你覺得「新魯冰花」與「舊魯冰花」二部所呈現的議題,你個人覺得最值得討論的是什麼(古阿明與林志鴻特質的對比、貧富家庭的差距、老師對教育認知的不同、所謂「好」學生與「壞」學生的待遇不同……)? 7.目前的你,還在學校中接受大學教育,請問在畢業前的這幾年中,你對你的學習目標與學習環境,是否有任何的計畫與期待? 以上請自行撰寫作業,勿抄襲網路文章。違者不予計分。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8

題目:從《仁智要錄》箏譜論唐代大曲之摘遍和樂譜——以〈涼州辭〉、〈劍器渾脫〉、〈還京樂〉、〈泛龍舟〉、〈蘇莫遮〉為例 摘要 唐代的詩與樂往往是分不開的,唐代的許多詩是為歌詩傳唱而作。《仁智要錄》箏譜集原有三十首,與論文題名相應之樂曲有所聯繫者,為數五首。本文筆者擬以「大曲」歌辭為探討對象,涵括格調〈涼州辭〉、〈劍器渾脫〉、〈還京樂〉、〈泛龍舟〉、〈蘇莫遮〉為主的歌辭,說明《全唐詩》、《樂府詩集》或《敦煌歌辭總編》的各首聲詩,以及葉棟先生所譯譜的五首樂曲,論述聲詩填配和樂曲的關係。各節重點如下:第一,由五首聲詩格調的來源,可知歷來傳辭的概略;第二,從聲詩與格調的聯繫中,得知同一格調聲詩的使用與內容相類的情況;第三,經葉氏的譯譜,這五首箏譜已有五線譜的呈現,筆者從中探討樂曲與詩歌的關係,且由曲式分析的角度論述聲詩演唱的樂曲架構。 關鍵詞:大曲、涼州、劍器渾脫、還京樂、泛龍舟、蘇莫遮 發表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評論」,第二十期,99.12。

[94上作文]兒童作文師資修業期滿

94年12月18日至95年01月22日 兒童作文師資班 修業期滿

[94暑假編劇]校園偶像劇編劇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高雄分臺- 節目活動快報 本劇由蔡孟諺、黃妙娟老師帶領小朋友所拍攝,劇本由林玲竹同學撰寫、張窈慈老師修改,從燈光、打板、場記、攝影,小朋友堅持所有過程通通靠自己。連偶像劇裡經常會出現的動人情歌,也是女主角親自到錄音室裡開唱!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本劇拍攝時間為今年暑假期間,由蔡孟諺、黃妙娟老師帶領小朋友所拍攝的一部偶像劇,劇本由林玲竹同學撰寫、張窈慈老師修改,花了暑假整整2個月,才拍好的一齣校園偶像劇,從燈光、打板、場記、攝影,小朋友堅持所有過程通通靠自己。 以上為民國95年於 高雄市樂群國小 實習結束後的暑假,參與校園偶像劇的編劇寫作。

[藝文活動]音樂演唱會

情歌時代——國台語經典老歌演唱會 時間:2010.11.07 地點:高雄市至德堂 演出:許景淳、張杏月、王柏森、朱宏昌、高雄市交響樂團 編曲、指揮、豎琴:李哲藝 演出樂曲: 1. 瓊瑤電影主題曲: 千言萬語、我怎能離開你、一簾幽夢、在水一方、庭院深深、我是一片雲、松林的低語 2. 情歌四季: 天頂的月娘、獨上西樓、黯淡的月、對著月亮訴情意、月夜愁、情人再見、望春風、月滿西樓、春——雲河+海韻、夏——晴時多雲偶陣雨+小雨打在我身上+楓葉情、秋——楓紅層層+秋詩篇篇+我心深處+深秋+溫暖的秋天、冬——純純的愛+沒有留下地址、但願人長久+月亮代表我的心

[研討會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2

第十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 舉辦日期 : 2010.11.05-06 會議地點 :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706 會議廳 場次四  15:05-16:45  試論賴和新詩的人本意識 摘要 賴和生前的作品眾多,依其創作類別,可分為 小說、新詩、散文、漢詩與雜類等。其中新詩的部分,據其內容可分為三類:一為交遊往來的詩,二為抒情歌謠的詩,三為批判現實的詩。本文筆者即以第三類的詩作為例,先闡述這類「新詩的創作淵源」後,再探討詩中所呈現的 「 弱者人本的需求 」,「 毀滅與再生的掙扎 」,「解放與自覺的運動」與「本真與現實的抗衡」等要點,並加以參酌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論點,探討當時的歷史社會、民族文化、人民生活與世界觀等面貌 , 進而提出作者於新詩中所欲反映的人本意識,以及台灣在日據時期中,人民備受壓迫與摧殘的不平等現象。 關鍵字:賴和、新詩、人本主義、 殖民社會

[研討會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1

第肆屆俗文學與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 李臨秋的歌謠所反映的時代意義 活動時間: 99年10月29日(週五)8:30-17:00 活動地點: 大同大學尚志教育研究館B205演講廳 13:10 - 14:30   【第三場論文發表】李臨秋歌謠的美感 ‧第一位  張窈慈〈李臨秋歌謠之詩樂藝術〉 論文摘要 一九三○年代為台灣史上台語歌謠蓬勃發展的時期。李臨秋的台語歌詞創作經今人整理有近二百首之多,分別於戰前和戰後發表歌詞作品,他曾自稱他的作品為「七分俗,三分雅」,其內容涵括吟詠當時描寫愛情的苦澀,婚姻的不美滿,吟詠青春的美好,表現對人生的感慨,陳述離別的無奈,生活的剪影,對人物形象的描繪,闡述懷舊的情感等題材,頗具有反映當時的時代意義。其歌曲則由鄧雨賢、王雲峰、蘇桐、姚讚福、廖欽崧、王塗生等人創作,或少數採以新詞舊調的方式演唱,或作為電影配詞與樂。本論文筆者擬探討其詞作與樂曲的編配情形,歌手的詮釋,詩樂流傳的情況,以說明李臨秋一九三○年代之後的歌詞創作與詩樂編曲的藝術。 活動網站   http://www.gec.ttu.edu.tw/lilinqiu/Foreword.htm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7

題目:從《五弦琵琶譜》論唐代大曲之摘遍和樂譜——以〈何滿子〉與〈簇拍陸州〉 為例 摘要 唐傳《五絃琵琶譜》,葉棟先生曾譯琵琶譜三十二首,其中可填配同名唐聲詩者有十二首。可作為「大曲」摘遍的部份,有《五絃琵琶譜》的第十首〈何滿子〉,以及第十一首〈六胡州〉(即〈簇拍陸州〉)二曲,此二首皆可填配唐詩的同名歌辭。本文筆者即以葉先生所譯的樂曲二首,以及唐聲詩《全唐詩》、《樂府詩集》與《敦煌歌辭總編》中,屬於〈何滿子〉與〈簇拍陸州〉二格調之「大曲」歌辭為主要的探討對象。各節重點如下:第一,由二首聲詩格調的沿革,可知格調名稱的由來,以及字數、句數的使用情況 ;第二,從聲詩與格調的聯繫得知, 同一格調,各聲詩的內容究竟為何 ;第三,說明琵琶器樂曲譜與詩歌疊唱的關係。 關鍵詞:五絃琵琶譜、大曲、何滿子、簇拍陸州 發表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藝術學報」, 87 期,   99.10。

[99上作文]引導作文

題目一  給自己的一封信 1.以第三人稱的方式,寫給自己。 2.要寫給自己什麼? 第一,寫一些提醒、警醒自己的內容。 首先,提醒生活上的問題。食衣住行育樂。再來是課業上的問題,作業是否按時交,考試是否能順利通過,會不會被二一,四年能否順利畢業。 最後是交友上的問題,多認識自己的同學,也和社團的同學熟悉,大學階段我要和異性如何相處呢?我得注意哪些禮節呢? 第二,還是寫一些新鮮的事,前所未接觸過的事。 體驗生活的事,告訴自己,說出自己的想法。 一些還未接觸過的事情,期待或規劃自己將在什麼時間去完成它。 第三,還是幻想自己還未能完成的事,充滿著期待的心情,寫給自己。 想像自己雲遊四海,或成為科學家,或成就大事業,夢想自己還未完成的事,在文中說明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提出上述的想像,給予切實且能夠達成目標的方向,作為未來處世的方針,以及努力的方向。 題目二  我最難忘的…… 1.既然是提到「我最難忘的……」,因此文章應採以第一人稱來寫作。 2.可用「事」「電影」「聚會」「一個人」 「愛犬」 「家」 「旅遊」 ……傳達出之所以難忘的理由。 理由一:印象最為深刻,它者無法取代的。 理由二:細數從前相處或處事的歷程。 3.為你所帶來的影響。 4.或可提出個人的期許,以及祝福他人的話。 上述二題目請選一,撰寫至少1000字,字體工整,切勿潦草。 記於99.10.22  調課後的颱風假,經課堂引導寫作後,同學各攜稿紙二張,回去自行寫作。

[音樂活動]關迺忠和他的朋友們

[大師風采]關迺忠和他的朋友們 演出團體:高雄市國樂團   台灣四季 (選段) A. 蜂炮節(曲調為丟丟銅仔) B. 情歌   C. 杵歌 誰說女兒不如男 (嗩吶協奏) 大提琴協奏曲-路 孔雀姑娘的婚禮(笙協奏) 西子灣長堤(女高音獨唱 / 樂團伴奏) 山林火車(板胡協奏) 除夕(二胡協奏) 太陽(打擊協奏) 壓軸曲 : 豐年祭 (大合奏) 演出時間: 2010.10.17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6

題目:從《敦煌曲譜》論唐代大曲之摘遍和樂譜──以〈慢曲子伊州〉、〈伊州〉為例 摘要 唐代的詩與樂往往是分不開的,唐代的許多詩是為歌詩傳唱而作。關於唐代「大曲」,本是融合歌、舞與器樂為一體,於整體樂曲中連續表演的一種歌舞藝術。《敦煌曲譜》本有二十五首,它可視為一由各首短曲聯綴組成的唐大曲,其中〈慢曲子伊州〉與〈伊州〉二首為大曲之摘遍,將其搭配聲詩予以演唱,其特色如下:第一,〈伊州〉所配之歌辭,它是根據「選詞以配樂」而創作,當時演唱常將其中某些詩句再三疊唱,因而又稱《陽關三疊》;第二,二曲中常有節拍轉換的情形,這本是隨著詩歌聲情的變化而有所調整,因此,詩歌與音樂節拍的相互配合下,可視為散板而自由的樂曲;第三,二首曲與辭皆為一字一音稍帶著自由的節奏,使得旋律至此更為緊湊與密合;第四,韻母本來就決定著聲音的響度,「明母音」與「暗母音」參差錯落的排列方式,實恰為詩歌音韻的主要呈現;最後,用韻方式、韻腳與平仄聲的掌握,亦將詩歌的原意內容,加以發揮。由此可見,聲詩與樂曲之間本存在著一定的相互關係。 關鍵字:敦煌曲譜、大曲、慢曲子伊州、伊州 發表於國立臺南大學「藝術研究學報」,3卷2期,99.10。

[99上散文]阿盛 十殿閻君

隨堂散文閱讀(進修部)    鄉土作品 阿盛  十殿閻君 問題與討論 1.文中偶穿插著「閩南方言」,請列舉文中這類的詞彙,以及說明這類語詞穿插在文中所帶來的影響? 2.林秋田與文中的我,曾是童年的玩伴,請問作者筆下的二位主角,他們的家庭環境有何差異?人生境遇又是如何的不同? 3.本篇文章的題名為〈十殿閻君〉,請問此名與文章正文的內容,有何聯繫? 4.文中常有「標楷字體」的一小段落,穿插在文章中,請問這些文字所代表的意義為何?又這類文字的唱念有何特色?依你的推判,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作? 5.看完了文本與劇場,你覺得文中的哪個人物,最能引起你的注意?你對他有何看法?

[99上散文]劉克襄 最後的黑面舞者

隨堂散文閱讀(進修部)    自然作品 劉克襄   最後的黑面舞者 問題與討論 1.       何謂「報導文學」?作者是如何撰寫這則作品,其用意為何,就你所知,試說說看你個人的想法。 2.       文中提及彼得.甘乃力、曹幼華、郭忠誠、丁文輝、翁義聰、拉圖許、風野鐵吉、馬克.巴特等人是研究鳥類的專家學者或關心鳥類生存的觀察者,他們為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進行生態的調查。請問你是否也熱愛觀察自然生態?常常流連於溼地或沼澤中,你可否說說看你個人所見聞的經驗。 3.       本文的幾個重點,主要提出黑面琵鷺的基本介紹,黑面琵鷺的數量,黑面琵鷺活動的區域,每年來到台灣的季節,黑面琵鷺是如何在曾文溪口過冬的,琵鷺與黑面琵鷺的差異性,以及保育人士的呼籲。針對上述的議題,請以其中三至四項,提出你個人的看法。或以你所見的報章媒體雜誌的報導來佐證,本文的一些論述。 請參考上述「問題與討論」撰寫心得感想。

[99上散文]簡媜 漁父

隨堂散文閱讀(進修部)     親情 作品 簡媜   漁父 問題與討論 1.       作者以時間順序的方式,分列「日日哭」、「前尋」、「手溫」、「後尋」與「撿骨」等 章節,撰述她與父親若即若離的親情關係。請試著分別為上述的章節,整理其所欲傳達的意旨,以申說各章節之主要文意。 2.       關於早年農業社會中,家庭裡所存的重男輕女的觀念,對此你有何種看法,這樣的思維,是否也存在你的現實環境中呢?可否請你現身說法。 3.       作者筆下的文字可謂嫵媚而機警,意象新穎而貼切,句法流動而鮮活,有「撒豆成金,點鐵成金」的本領。請試著列舉文中幾個小段落,賞析作品,論述你個人的感想。 4.       文中論述著作者與父親在其身前與身後的奇妙情感。請問你是否也有這樣的親身經驗,以分享你自己的生活經歷。 請參考上述「問題與討論」撰寫心得感想。

[99上散文]焦桐 論牛肉麵

隨堂散文閱讀(進修部)    美食作品 焦桐  論牛肉麵 問題與討論 1. 作者在文中分享他個人對「牛肉麵」的看法。文中曾提及: (1)「牛肉麵美味與否取決於麵、牛肉、湯的組合,面對一碗面貌模糊的牛肉麵,就好像面對一個面目可憎的人。」 (2)「一碗高尚的牛肉麵簡直就像一種祈禱,它不僅讚美我們凡人的舌頭,也彰顯廚師的認真、誠懇,和專業精神。一碗麵的表現除了煮麵者的手藝,也牽涉吃麵者的品味,懂得吃的人會指揮廚藝來配合食性。」 (3)「任何美味都要和售價一起衡量,昂貴的料理,好吃是基本責任,不必太溢美;難吃則是店家不要臉,理應譴責。價廉物美的料理才值得我們歌頌,雖然貴的不見得比較可口。」(4)「一碗牛肉麵的屬性宛如一段旋律,我漸漸相信,天下美食都力求臻於音樂的境界,通過身體的味覺和消化系統,使精神達到幸福的狀態,一碗高尚的牛肉麵常有著欲言又止的表情,某些難忘的地點,某些晨昏,某些掌故,某個人。」 針對上述四段引文,請試著說說看你是否認同作者的說法,並申述你個人的理由。 2. 作者在文中提及至少十家以上的「牛肉麵館」,並多有評鑑與說明。請問你是否也是個美食家,吃遍了你所特別喜愛的「美食」或「料理」?請試著分享你個人的生活經驗與個人的看法。可試著用文字的比喻來形容食物給你的感受。 3. 這樣的一篇散文,可謂興筆寫來,娓娓道出作者個人的生活經驗。就以欣賞作品的寫作方式來說,請問本篇作者是如何寫作的?你是否看過其他人的食記,你覺得以文章或圖片導覽、介紹與評鑑美食的方法(譬如:網路部落格有圖有文的食記、已出版的旅遊美食書籍、純文章的美食介紹、傳統的料理食譜、電視的美食料理節目等),最為你所接受的方式,請問是哪一種? 請參考上述「問題與討論」撰寫心得感想。

[99上散文]三毛 懸壺濟世

隨堂散文閱讀(進修部)    醫病作品 三毛   懸壺濟世 問題與討論 1.究竟什麼樣的文化背景,使得沙漠中的女子「終日藏在面紗下的婦女情願病死也不能給男醫生看的。」? 2 .   所謂「久病成良醫」或「三折肱為良醫」,請問你個人是否曾經照顧病人,請分享你個人的生活經驗。 3. 曾自稱為「巫醫」的三毛,既幫鄰居診治過頭痛 ;又 為癤子消腫 ; 甚至婦女也想請她幫忙生產,但卻遭到荷西阻止 ; 又為生產後的母羊,肚裡的東西給處理好 ;再 為荷西治好胃痛 ; 用指甲油補牙齒。以上為當地的居民所醫治的種種,請問你究竟有何看法?生活中,你是否也有個人獨特的小秘方,在此與大家分享? 4. 請問你個人覺得三毛的寫作方式,有什麼特色?你是否看過 《撒哈拉沙漠》一書?請與其他篇章相互參照,撰寫你個人的心得。 5. 除了三毛自身的作品外,也有後人為其整理她一生與研究她的一些文述,不妨亦參考他人筆下的三毛,究竟是如何? 6. 三毛的一生,因其不凡的閱歷,因而總讓人對其充滿好奇心與神秘感。尤其他的死亡,也常為報章媒體雜誌所欲探討的對象。關於此,你個人有何看法? 請參考上述至少二至三項「問題與討論」撰寫心得感想。

[95下先秦]莊子選文

進修學院  中國文學選讀 ◎ 試論莊子〈渾沌開竅〉寓言,所反映的現世哲學。 關於此題,批閱同學們的試卷後,覺得有些例子舉得很好,整理如下,大家不妨參閱看看: 1. 從「政治層面」來看:當權者往往在執行政策時,未能傾聽人民的聲音和需要,只憑自己的聰明才智隨意造作。在推動政策時,未經長遠地計畫研究與判斷,匆促的裁決與推動,終帶來瑕疵詬弊。當權者應以全民的福祉為大處著眼,虛心若鏡,無為而治才是。 2. 從「教育層面」來看: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質與本能,在教育上應因材施教,不應以填鴨的教育方式來教導孩子,應讓其發揮專長所能,才能培養出自信,以及各方面不同的傑出表現。 3. 從「生態環境」來看:台灣的土地已多遭人為破壞,造成大自然反撲的現象,以致每逢風雨來襲,便會釀成重大的損失,進而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雖有了建設,但卻違反了自然。 4. 從「農作收成」來看:為了調節生產季節與產量,能夠達到市場上的供應量,但卻違反了大自然的法則,採用農藥、抗生素,讓大自然界生態無法達到平衡。天敵沒有食物,食物鏈受到破壞後,影響所致的是,自然而健康的食物減少了,人們僅吃精緻食物的話,便造成人類的文明病大增。 5. 從「企業領導者」來看:企業領導者,不能只憑自己聰明才智來經營公司,而應有完整的規劃體制及制度,才能永續經營並顧及員工們的感受。

[98下新詩]鄭愁予 野店

張窈慈 整理 ◎新詩賞析 文中第一行點出詩人的存在,後面則描述「野店」的形貌。「黃昏裡掛著一盞燈」,代表時間已經向晚了,曠野中的旅客自然見到燈光前來。但是,這燈不知是誰掛上的,詩人即使在詩中未現身,身為一個旁觀者,在這樣的夜晚與店內,看著「命運垂在頸間的駱駝」,「寂寞含在眼裹的旅客」,在這曠野中,這麼「一個矇矓的家」──野店,「微笑」的描繪,亦讓人感覺溫馨可愛。再來的「松火」、「燒酒」、「羊肉」則描述荒野流浪的旅人,於飲酒暢談時,所營造出的珍貴時光。 ◎問題與討論 1.「是誰傳下詩人這個行業」,請問作者想要說什麼呢? 參考:說出了寫詩的不容易,或者說寫作的不容易。詩作/作品像是一盞在荒野上掛起的明燈,詩人/作者/研究者像是個在荒野流浪的旅人,為寫詩(or寫作)就得在永恆的荒蕪中流浪。(取自網路) 2.「燈」、「駱駝」、「旅客」、「家」、「松火」、「燒酒」與「羊肉」等詞彙,在新詩中所營造著什麼樣的氛圍,以及呈現出什麼樣的象徵意義,請試著說說看。 3.文章結構可分作三小節,請問這三小節,分別呈現出什麼隱意來?

[96下電影]陳玉慧 徵婚啟事

隨堂作業  科目:台灣文學選讀 ◎ 看完了「徵婚啟事」這部電影後,請試著思考下列問題: 1. 劇中的女主角,曾與多位男性互動,請問「她」究竟在探索些什麼?她尋找的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2. 請問女主角看待「徵婚」一事的方式,你是否認同?為什麼?是否會遭遇到一些困境? 3. 劇中的女主角,常常對著電話訴說著她的內心話,難道她的現實生活中,沒有人可作為她傾訴的對象嗎?就此你是否有任何的想法?

[96下劇場]七等生 結婚

隨堂作業   科目:中國文學欣賞 ◎ 看完了七等生作品的劇場後,請試著思考下列的問題: 1. 劇場中,讓我們看到不少早期社會的民情風俗與價值觀,請問從劇中人物的互動與反應裡,你看到了哪些「傳統」呢? 2. 劇中的男女主角,在面臨「親情」與「愛情」二者間,始終是個解不開的難題。假如有一天,你必須將二者同時置於天平的兩端上,現實生活的你,你會怎麼衡量呢? 3. 對於劇場中,男、女主角的「心理變化」,可謂是一波多折,就此你是否有任何的想法嗎?

[97下寓言]莊子 寓言

隨堂作業   科目:中國文學欣賞 試從生活中舉例說明,課堂中所討論的莊子的「無為」之說? 一、社會經濟: 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反而有更多人的思想變得怪異,以為在這經濟危機當中就可以不折手段的方式去偷、拐、搶、騙……等等方式,反而想要靠這種方式謀取利益,又造成社會的混亂;也只能說人的惰性時在太大,又想要一夜致富,而造成現在這個社會環境。  郭慶隆 二、社會發展: 現在台灣的發展當中,也慢慢變得不誠實,每個人都想著,如何可以用最少的原物料有效的製成萬物,時常在製作的工廠當中偷工減料,雖然在事件發生前,都不會有不良的結果,但時間就成了這些偷工減料的人中,漸漸的顯現出來,因為一時把自己的做事情的方向就弄錯,反過來造成自己無法承擔的後果。 郭慶隆 三、保育動物 政府為了拓展地區觀光,為了方便遊客觀賞稀有候鳥,便在附近設置遊客賞鳥區,接著陸陸續續吸引來了人潮以及攤販,但也留下了許多髒亂及破壞,使得候鳥來到保育區的數量逐年銳減。當初政府的美意,卻換得不完美的結局。   李俊翰 四、生態環境 外來種生物一旦適應當地生態環境後,在缺乏天敵或人為控制情況,繁殖能力強的物種,短時間內族群即可快速膨脹,打破當地生態平衡,可能捕食當地原生物種,或是造成利用相同資源或棲地環境的競爭,因而排擠當地原生物種,導致原生物種族群減少甚而絕滅,就生態與倫理觀點看,外來種存在的問題,我們應予正視。   郭彥伯 五、替代能源製造 有為指的是積極的開發新的替代性能源,加速消耗地球上的各種產物;無為指的是應該要放慢我們消耗資源的腳步,雖說資源總是會需要被替代,但是也不應該濫用它們。 陳竫昊 六、灌溉種植 天地之間都有其本性,應順著自然發展,揠苗助長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種植稻苗本應順著其本性去灌溉種植,而非用外力去使它成長,這樣反而造成反效果,使稻苗枯萎。 廖建凱 七、大壩工程 大陸的三峽大壩,涉及的層面非常廣泛,規模浩大,而其所帶來的發電、防洪、航運、養殖、供水等效益,是世界上其他工程所無法比擬的。但是也能破壞了長江流域的自然生態,其中以泥沙和河道的影響最為嚴重,建壩阻斷的天然河道進而使流態發生變化,導致壩址上游泥沙淤積,還有在長江流域的文明發展、景觀遺址,長江三峽一些人們熟悉的景物將從此沈睡在煙波浩淼的高...

[97下散文]黃春明 呷鬼的來了

閱讀測驗 黃春明  呷鬼的來了 問題與討論 1. 文章最開頭的詩作「濁水溪」,呈現出地方的哪些特色? 2. 台北來的年輕人,在車中的對話與對路上的所見所聞,表現出什麼樣的態度,試舉例說明。 3. 北宜公路的山區路段,為何讓人覺得詭秘多端? 4. 這群年輕人前往宜蘭的目的是什麼? 5. 一群台北來的學生,尋找著說鬼故事的石虎伯,以及凝視白鷺鷥城的老廟公。這些石虎伯口中的「吃鬼」、「背棺材板過河」,以及老廟公所提及的「殺豬炎呷鬼的事」,無不呈現年長的長輩,對此充滿敬畏之意,因其擔憂自己成為孤魂野鬼報復的對象而恐懼,以及像保守秘密般的絕口不提關於白鷺鷥因為鬧鬼而不見的事情。請舉出文中台北的學生與二位長輩對於鬼神的態度,其不同之處? 6. 老人家所談的無不是流傳久遠的民間神鬼傳說,相對於外來的這群年輕人,對於這塊土地的認識與執著,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97下散文]林清玄 人骨念珠

閱讀測驗 林清玄 人骨念珠 張窈慈  整理 1. 何者對宗教中常使用的的法器,解釋有誤?(A)蓮花:蓮花是渡化普渡眾生的象徵物。據傳釋迦牟尼和觀士音菩薩頗愛蓮花,用蓮花為座。(B)念珠:念珠主要是用來唸佛號的,會念佛的是意根,而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亦都表現在念佛的動作與嘴巴上,此攝六根將漸進達到淨念之境(C)金剛杵:密宗的金剛杵象徵摧滅煩惱之菩提心,是法師們持物或修法之道具。常攜帶金剛杵,即意味「揮如來之金剛智用,破除愚癡妄想之內魔,以展現自性清淨之智光。」(D)寶篋:用來儲藏袈裟與僧袋物品之處 2. 「人骨念珠」使用哪些部位的遺骨,作為念珠?(甲)手指骨(乙)喉骨(丙)膝關節(丁)肩胛骨(戊)眉骨(A)甲丙(B)乙丁(C)丙丁(D)甲戊 3. 承上題,採其的原因,何者正確?(甲)平時拿來執法器、數念珠、做法事、手印之處(乙)搬柴勞作之處(丙)跪地拜佛之處(丁)觀想的進出口(戊)誦經念佛的發聲處(A)乙丙(B)丙丁(C)甲丁(D)甲乙 4. 以下畫線是對原文的詮釋,何者有誤?(A)「拿人骨做念珠,特別能讓人感覺到無常的迅速」:因人與喇嘛終究要迎接生命的結束(B)「人骨念珠是由高僧的骨頭做成,格外有伏魔克邪的力量」:人骨念珠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使亡者超渡,使生者安(C)「法師說:『要不要請一串回去供養呢?』我沈默地搖頭」:因回歸人間後,心境無法如在當地一般的寧靜(D)「蓮花不必在淨土,也在卑溼污泥的人間」:蓮花既近淨土又近骯髒,讓人升起崇敬之感。 5. 關於文中對「佛家語」的解釋,何者有誤?(A)圓寂:指僧人去世(B)無明:屬十二因緣之一。人在現象界的生命,處於昏昧迷闇,要達到佛境界,即須破無明。(C)惡「業」:由心所升起的煩惱與塵垢(D)神「識」:屬十二因緣之一。指認知心,分別認知的能力。 6. 下列各經典的說明,何者有誤?(A)《法華經》,原做《妙法蓮華經》,鳩摩羅什所譯,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顯示人人皆可成佛。(B)《涅槃經》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北涼曇無讖譯。主要闡述佛身常住不滅,涅槃常樂我淨,一切從生悉有佛性等大乘佛教思想。(C)《大日經》為唐代善無畏三藏、唐代一行三藏等譯。又稱《毗盧遮那成佛經》、《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毗盧那經》。為中國禪宗經典之一。旨在開示一切眾生本有清淨菩提心所具之無盡莊嚴藏,論...

[97下散文]馮夢龍 賣油郎獨占花魁

閱讀測驗 馮夢龍  賣油郎獨占花魁 張窈慈 整理 ◎ 問題與討論 1. 請問本文選錄自哪一本書?當時的社會背景為何?屬為哪一類的作品呢?三言、二拍分別所指哪幾本呢? 2. 〈賣油郎獨占花魁〉所描寫的時代背景為何?其題材涵蓋哪些? 3. 題組:作者筆下的秦重、莘瑤琴、劉四媽、王九媽、吳八公子的人物形象,在文中代表著不同的身份與社會階層。試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a. 請問莘瑤琴從良前後的身世遭遇究竟為何? b. 請問劉四媽與王九媽二人,在莘瑤琴的生命中,扮演了什麼重要的角色?試探討二人對莘瑤琴的影響。 c. 請問男、女主角秦重與莘瑤琴在文中的身份變化,分別為何? 4. 在封建制度與門第的觀念下,試述秦重與莘瑤琴自由婚戀成功的因素。 5. 試舉出此男性文本作品中,以男性視角出發,表現出男女不平等的內容處。 6. 請指出文中對儒家封建道德禮教的批判之處。

[97上散文]鍾理和 錢的故事

閱讀測驗 鍾理和  錢的故事 張窈慈  整理 1. 這則故事的內容,何者為非?(A)理和生病後,平妹則回到林場伐林採林木(B)故事中的男主人與小孩們,平常在家幫忙打理家務(C)背景在林木市場中(D)描寫平淡的家庭與農村生活 2. 何者未能表現平妹的家庭美滿的一面?(A)家中各項雜物,從煮飯餵豬到洒掃洗濯,自然都落到九歲的女兒環兒和七歲的老二棟兒和我三人身上。不過老實說我們雖忙得幾乎昏了頭,心裡卻是異常快活。(B)我每天為她預備飯包時,常常在那上面偷偷地放上一個蛋捲兒,有肉時就放上幾塊肉。(C)當我傾聽她的敘述時,一邊關心地注視她身上那被汗水浸透了的骯髒衣服,一邊心想她會不會因想多賺一點錢而過度透支自己的身體。(D)這些錢是這一個多月來平妹用肉體的勞動苦苦換來的。 3. 「但我為了要補充她每日體力的損耗,還是偷偷的把蛋放上去。當我這樣做時,內心感到一份快樂,但也伴隨了一份慚愧和悵惘,我那失敗的零落的自覺,任何時候都沒有此時這樣鮮明、這樣尖銳,但我只能讓這種淒涼感深埋心底。」以上這段文字,所要表達的內涵,何者為非?(A)男主人愧疚未能賺錢養家,而讓平妹外出辛苦工作(B)男主人生病後,盡所能地為平妹打理家務與照顧她的身體(C)男主人抑鬱未能過著平順的生活(D)錢不見了,內心愧疚 4. 「不過無論如何,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終於有了那三百元……但當我想起這筆款子我們是怎樣得到的時候,我的歡欣中也伴同了一種類似肉體的刺痛的感覺。」請問為何說有「刺痛的感覺」,以下何者有誤?(A)這些錢是這一個多月來平妹用肉體的勞動苦苦換來的(B)平妹用她自身的血汗灌滿了這槽子,一分一厘的收集它,積成單位元,再由元積成十,成百含糊的。(C)因為所掙來的錢,隱含著他人無限的同情與憐惜。(D)得來不易 5. 「我第一次對金錢抱持了如此虔敬、如此感謝、又如此迷惘,如此憎恨的感覺。」以下的文意,何者有誤?(A)「虔敬」是指充滿血汗所換來的(B)」「感謝」是指謝謝妻子為這一家子的付出所換得的報酬(C)「迷惘」是指難道生活就只是為了賺錢嗎?(D)「憎恨」指恨林場老闆給平妹的待遇不佳 6. 「我躺著重新想起我和平妹在草地的生活,我看出那生活和這裡這些人們的生活有何等的不同,何等的距離!」以下敘述何者為非?(A)由元濟一家所過的生活比對下,男主角突然覺得他的家庭似乎過得非常艱辛...

[97下新詩]洛夫 金龍禪寺

閱讀測驗 洛夫〈金龍禪寺〉 張窈慈  整理 1. 洛夫〈金龍禪寺〉是一首□詩。他提及:「詩和□都是一種神秘的體驗,但卻可以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體驗到。我對□的理解是:從生活中體驗到空無,又從空無中體驗到活潑的生機。詩與□都在虛虛實實之間……。」請問上述四處□的空白處,應填入(A)禪(B)佛(C)理(D)情。 2. 關於題意的說解,下列何者有誤?(A)「寺廟」是一遠離人間俗常煙火而又為俗世眾生所期盼的神秘處所,眾生往往對其有一敬畏之心(B)「禪寺」所指為道教的寺廟(C)此寺淵源於佛教禪宗的臨濟派,故稱作「禪寺」(D)此寺位於台北內湖地區。 3. 關於作者的寫作技巧,下列何者有誤?(A)作者先抓住「晚鐘」寫作,禪院鐘聲,是禪院標誌性的事物,歷來多寫入詩中。再來則描寫遊人如何在小路上下山,不直說「白色的石階兩旁,長滿了羊齒植物」,卻說「沿著白色的石階,一路嚼了下去」。這邊便將植物動物化,把靜態變為動態,把無情變為有情。(B)第二節僅有一句,可說是詩人的想像。在羊齒植物中「嚼」個不停的小路中下雪,讓皚皚的白雪覆蓋一切。此句讓讀者的思維引向更為廣闊,也暗示著朝寺後有一種似雪洗的清爽、心靈的潔淨,與心理上的滿足之感。(C)第三節又回到第一節,由「晚鐘」寫到「燈火」,由幻境回到現實,眼前所見的是驚起的灰蟬,這是實寫;但能把山中的燈火點燃,又是虛寫,虛實結合,給人帶來一種藝術的真實。(D)這是一首蘊含禪意的風景詩,但第三節的「蟬」與「禪」雖同音,卻沒有相關之處。 4. 詩作所運用的意象說明,何者有誤?(A)晚鐘、小路、石階、羊齒植物、灰蟬、燈火、雪等都是些常見的事物,但在詩人主觀情感的構思下,便富含了多義性(B)「晚鐘」成為彎曲的「小路」,載著遊客下山。(C)「羊齒植物」,因為帶著個「齒」字,竟如牛羊般「嚼」了起來。(D)「驚起的灰蟬」,也能「把山中的燈火,一盞盞地點燃」。(E)「寺」本是神秘意象,「雪」只是作者的想像,非意象的呈現。 5. 本詩虛實的寫作手法,如下敘述正確?(A)以實言虛,以虛言實,虛實相濟(B)「晚鐘」是具體的、實在的是事物,讀者不難把握,但變成是「遊客下山的小路」,這就使實物變得虛化(C)「蟬」也是具體的實在事物,但「蟬」能把「山中的燈火——盞盞點燃」,這一「點」蟬就變得虛化而神秘(D)「以實言虛」可以先給讀者一個具體的形象,但形象中又不...

[98上下]恭賀學生作品得獎

[恭賀]   得獎作品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98學年度國語文競賽- 作文比賽 優勝名單   機械1B 9814018 陳O斌 佳作 98學年度國語文競賽- 寫字比賽 優勝名單   機械1A 9814503 林O諺 佳作 98學年度國語文競賽- 寫字比賽 優勝名單   機械1A 9814009 張O庭 佳作 98學年度50本必讀書籍- 書評比賽 優勝名單    機械一B 9814030 呂O承 佳作 102學年度圖資館週攝影比賽 ◎ 樹德科技大學 98學年度下學期   通識教育學院 語文組中文類 特色週系列活動- 自傳履歷表比賽 電通系 98115142 陳政善 第O名

[97上散文]余光中 聽聽那冷雨

閱讀測驗 余光中  聽聽那冷雨 張窈慈  整理 1. 請問作者的寫作主旨與背景,以下何者有誤?(A)主旨表達作者難遣的愁思,以呈現對中華文化的眷戀 (B)主旨是表現作者的家國愁思、思鄉之情 (C)背景是圍繞著作者聽雨時,迷離與惆悵的心緒 (D)背景是作者在廈門居住的二十年,想念故鄉的心情。 2. 余光中散文被稱作「繆思的延長」,是指散文有詩的氣質,如同詩一樣的優美、情深而富形象性。請問〈聽聽那冷雨〉此則,以下何者無誤?(甲)詩化語言(乙)雙聲疊字(丙)語句錯落(丁)大量運用長短句(戊)句中常用同義語並列(己)句中常用近義詞並列(庚)多用同音義異字 (辛) 化用古典詩詞於文中(壬)韻腳多押韻(癸)長句字數排列整齊)(A)甲乙丙丁己辛壬(B)甲乙丙丁戊己庚辛(C)戊己庚辛壬癸(D)丙丁戊己庚癸。 3. 「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想這樣子的臺北淒淒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裡來的。」以上這段文字的「安東尼奧尼」所指為何,以下何者有誤?(A)義大利現代主義導演(B)其拍片時,將會使用緩慢的速度使觀念和事件,可能在很長的銀幕時間內展現出來(C)其拍片的特色,常會運用簡短的對白,被長時間的沈默所打斷 (D)不限制演員在演出時保持沈默,依其性情,自然表達 4. 〈聽聽那冷雨〉散文中,引用了數首的古典詞語,請問下列何者有誤?(A)「杏花春雨」出自宋代釋志南〈絕句〉:「沾衣欲濕杏花雨,春面不寒楊柳風。」(B) 「牧童搖指」出自唐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C)「劍門細雨」出自蔣捷〈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D)「渭城輕塵」出自唐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楊柳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 「七十年代的臺北不需要這些,一個樂隊接一個樂隊便遣散盡了。要聽雞叫,只有去詩經的韻裡尋找。現在只剩下一張黑白片,黑白的默片。」請問「不需要」是指什麼,以下何者有誤?(A)城市的興建,原有的屋瓦已不再需要(B)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

[98上諸子]孟子 離婁篇

閱讀測驗  孟子 離婁篇 張窈慈  整理 1.何謂「君子」? 2.「存心」:指居心的不同。 3.「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君子居心於人,居心於禮。仁人愛別人,有禮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便常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尊敬他。 4.「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愛別人的人,別人便常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尊敬他。 5.「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君子有長遠的憂慮,卻沒有突然而至的苦惱。像這樣的憂慮是有的。 6.「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至於君子別的憂慮就沒有了。不是仁愛的事不幹,不合禮儀的事不做。即使一旦有意外飛來的禍患,君子也不以為苦惱了。

[98上小說]朱天文 世紀末的華麗

閱讀測驗 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 張窈慈  整理 作者簡介 朱天文,山東人,一九五六年八月生,中山女高,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十六歲發表第一篇小說。一九七六年獲第一屆聯合報小說獎第三名。一九八二年獲第五屆時報文學獎小說優等獎。一九八三年《小畢的故事》獲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一九八五年《童年往事》獲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小說集有《喬太守新記》、《傳說》、《最想念的季節》、《炎夏之都》、《世紀末的華麗》、《荒人手記》、《花憶前身》,其中《荒人手記》獲中國時報一九九四年百萬小說甄選獎。散文集有《淡江記》、《三姊妹》。電影劇本《戀戀風塵》、《悲情城市》、《戲夢人生》等。其中《悲情城市》(吳念真合著)獲一九八九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戲夢人生》也在一九九三年坎城影展中獲獎。短篇〈安安的假期〉、〈風櫃來的人〉、〈最想念的季節〉原本為電影故事大綱。〈尼羅河女兒〉則改編為電影。 文章賞析 「世紀末」源出於法文,指十九世紀末的西方文化情境。一九九○年的短篇小說集《世紀末的華麗》,被視為是個人創作的里程碑,不僅在文學敘事技巧與意象修辭上,日趨成熟,發展出獨特魅力的文字美學風格,更在後現代都會、性/別差異與身體情慾的主題營構上為九○年代的台灣小說開創新局,也為她其後於一九九四年出版,處理男同志情慾烏托邦的長篇小說《荒人手記》奠下基礎。 〈世紀末的華麗〉為同名小說集中最著名的短篇,敘述一位以超感嗅覺和顏色記憶存活的後現代台北巫女米亞,她十八歲起開始時尚模特兒生涯,二十歲遇見中年建築師情人老段,二十五歲便已覺年老色衰,養滿屋子的乾燥花草,打算以手工製紙的技藝終老。整篇小說的敘事以「嗅覺記憶」(安息香、薄荷花草茶、太陽光味道等)和「顏色記憶」(紫、海濱淺色調、浪漫灰等)的線索,在現在與過去的交錯時空中倒敘與跳接。 全篇以第三人稱全知全能的觀點發展。在「敘事聲音」與「故事角色」上確有刻意明顯的斷裂:故事角色明明是一位青春正茂、追趕時髦流行的女模特兒,但敘事聲音卻一逕蒼涼老練。這「蒼老」敘事聲音與「年輕」故事角色之間的不協調,正是作者蓄意經營下「覺今是而昨非」的強烈對比,讓一名貪看絢爛綺貌女子、拜物拜金的物質女郎,突然之間看破紅塵、由色悟空。〈世紀末的華麗〉就是在華靡熟爛的官能世界裡,領悟愛欲劫殺、色即是空的末世蒼涼。因此小說中便是以「流行時尚」作為鋪陳世紀末...

[98上新詩]鄭愁予 野店

閱讀測驗 鄭愁予〈野店〉 張窈慈  整理 ◎題解 本詩選自「邊塞組曲詩」五首之二。鄭愁予的詩把中國的傳統意識和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相結合;把西方的技巧化在中國傳統的意識之中,使之適合中國內容的需要,使內容和形式結合得渾然一體。楊牧:「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自從現代了以後,中國也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代感覺』,但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絕對地現代的。」 現代詩,又稱新詩,民國以來白話詩之統稱。名為「現代」,即相對於「古代」而言;名為「新」,即相對於「舊」而言;其名不同,其義實一。另有專義之「現代詩」,乃紀弦組現代詩社,立現代派,宗法國波特萊爾,倡「橫的移植」,強調知性,排斥情緒之告白;二者不可混淆。 ◎作者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河北省人。民國二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三年)生。中興大學畢業,曾任職基隆港務局。民國五十七年應邀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研究,得碩士學位。現任教於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 鄭氏擅長寫作抒情詩,能熔古典於現代,化陳腐為新奇,深受讀者喜愛。早期以輕柔的語言、浪漫的意識、奔放的性情交織而成的詩篇,如:《船長的獨步》、《水手刀》、《錯誤》、《賦別》等,最令人神為之迷。民國四十六年後詩風漸變,略趨艱澀;民國五十六年《衣缽》寫成後突停筆不寫。民國六十九年始再有《燕人行》之出版,漸恢復積極寫作。然因歲月之思、家國之感,以及生命體悟等因素之影響,其詩無論內容、形式,俱與早期異趣。民國八十四年以《寂寞的人坐著看花》(詩集)獲國家文藝獎。著有《衣缽》、《窗外的女奴》、《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等。 ◎新詩賞析 文中第一行點出詩人的存在,後面則描述「野店」的形貌。「黃昏裡掛著一盞燈」,代表時間已經向晚了,曠野中的旅客自然見到燈光前來。但是,這燈不知是誰掛上的,詩人即使在詩中未現身,身為一個旁觀者,在這樣的夜晚與店內,看著「命運垂在頸間的駱駝」,「寂寞含在眼裹的旅客」,在這曠野中,這麼「一個矇矓的家」──野店,「微笑」的描繪,亦讓人感覺溫馨可愛。再來的「松火」、「燒酒」、「羊肉」則描述荒野流浪的旅人,於飲酒暢談時,所營造出的珍貴時光。 ◎問題與討論 1.「是誰傳下詩人這個行業」,請問作者想要說什麼呢? 參考:說出了寫詩的不容易,或者說寫作的不容易。詩作...

[98下諸子]孟子 不動心知言養氣

閱讀測驗 孟子 不動心知言養氣 張窈慈  整理 一、知言 1.孟子:「何謂知言?曰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2.以上四種錯誤的言論都會誤導人的心念,這些言論並非在理論架構上有何缺失,而是在德性上對人心的誤導,故應知其所誤,而予以破斥。 3.批評各家,其實也是知言的具體內容。 4.批評告子「不動心」。 5.告子是是將本心隔絕於外界事物,使本心不受感動、擾亂,卻也使人疏離了世界。這是積極入世,對國家社會懷有責任感的儒家所不能接受的。 6.批評墨家「兼愛」。 7.因兼愛完全抹煞人與人之間有差等及特殊的關係,而有「無父」的危險。 8.批評楊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 9.那是過份自利,而忽略人在社群中的義務與責任,故孟子說他「無君」。 10.批評農家許行。 11.認為社會終究是分工的,不可能凡事都求自給自足。而知識份子在分工社會中的職責,就是尚志。 12.言由心發,以心知言。 13.分辨所有言論之「是非、善惡、誠偽、得失」各種言論思想,皆由自覺心而得。 二、養氣 1.浩然之氣就是至大至剛之氣,必須以「直」養之,並配上「義」與「道」。 2.人的生命要「正直」、「合理」、「合道」,不可修養出浩然之氣。 3.若無義與道,則氣就會萎縮。 4.直、義、道,都是人內在自發的,不假外求。 5.養氣工夫: (1)氣有二種形態,平旦清明,盛大浩然 (2)自反:自反而縮,理直氣壯。即是我反省,反身而誠,不虛偽、不矯詐。 (3)持志:以志帥氣。由居仁由義之志來統帥氣質。 (4)直養:配義與道。以正當合宜行為,實踐四端之心。 (5)集義:隨時表現內心本有之義。四端之心在平常事中常表現出,每件事上復見其天地之心。

[98下唐詩]張籍 節婦吟

閱讀測驗 張籍〈節婦吟〉 張窈慈  整理 ◎作者 張籍,字文昌,蘇州吳人,或曰和州烏江人(安徽省和縣東北)。貞元十五年登進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遷秘書郎。韓愈薦為國子博士。歷水部員外郎,主客郎中。當時有名士皆與遊,而愈賢重之。籍為詩長於樂府,多警句。仕終國子司業。詩集七卷,今編為五卷。(《全唐詩》卷三八二) ◎題解 題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李師道是當時藩鎮割據中的平盧淄青節度使,當時藩鎮割據者用各種手段拉攏、勾結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擴張自己的勢力,這首詩實際上是作者爲拒絕李師道的拉攏而寫的,只不過用了比興手法,說得比較委婉、客氣。 ◎賞析 用夫婦比喻君臣在古詩中是常用的手法。 你明知我是朝廷的重臣,卻還不惜地位和名聲,延攬我至藩鎮擔任要職。 感激你對我的深情厚意,我把你的美意記在心裡。 我住在離皇上很近的京城裡,皇上在宮中執掌著最高權力。 我知道你對我是真心一片,但我爲朝廷效力,還是要忠於皇上和中央政權。我現在拒絕你的請求和許諾,心中很是傷感的,只恨我沒能遇到你,在我被皇上任官以前。

[98下散文]紀大偉 早餐

閱讀測驗 紀大偉〈早餐〉 ◎小說理論 這是一則「後現代情境」小說。所謂「後現代」,根據美國學者安德生(Perry Anderson)《後現代性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stmodernity)一書的說法,後現代一詞是最早出現於西班牙文壇,而詹明信(Federic Jameson)認為後現代是從一九六○年代前後開始的。後現代當然是接續現代而來,但兩者並非可以截然劃分,而是參差並進。當西方的資本主義發展到高峰,現代主義作為對資本和商品社會的反撥也就出現了。而二十世紀後半期以來,則是所謂的晚期資本主義和後現代的社會,這時候的資本主義逐漸的跨國化、國際化,乃至全球化(globalization),表現為全球金融商品的流通,資本成為一種象徵符號,電腦網路及鍵盤上的數字,金錢遊戲的籌碼。另方面,媒體也控制了人類的生活,電視、電影、網路的普及使人類生活全面視覺化,而這些影音所表現出來的形象卻是模擬的假相,也就是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所謂的擬仿(simulacrum),這種擬仿的假相在現代人生活中成了真相,例如,電視劇中的情愛、網路虛擬的情愛取代了人們在生活中認知的情愛、網路虛擬的情愛取代了人們在生活中認知的情愛。 文學在現代主義那裡是要表現人生的真實,至少是人物心理上的真實,但後現代理論認為,所謂的真實(reality),只不過是文字敘述力量所構成的,是人為的建構,是語言或論說所建立的幻境而已。因此,書寫變成一種文字遊戲,以破碎的語言和情節來表現人存在的支離情境。人對現實和外物的感知都是記憶或知覺選擇的結果,因而是局部的,片面的,因此,文學的書寫也就放棄了它企圖掌握人生真相或啟蒙人生的崇高目標,轉而為零碎經驗的拼貼。 ~~以上參見蔡振念〈後現代情境〉一文。 ◎文本解析 這是一則「後現代情境」小說。〈早餐〉這則所提到的「他」,生活中的真實面所呈現的是「熬夜加班」,「在辦公室的便床假寐即可」,「妻子和兒子還在賴床的時候,身為人夫、人父的他就在廚房忙了,他不但在家吃早餐,而且負責張羅早餐。……一家三口都該吃飽早餐才能出門。」而在描寫「他便很少回家過夜,……他夜夜在情人床上痛快燃燒」的故事情節,就有如上述文學理論所提到的,作者將之賦予一種虛擬的情愛,以表達擬仿的假相(夜裡外出與情人的互動關係),呈現出現實生活中「熬夜加班」的苦楚。...

[98下宋詞]辛棄疾 青玉案

閱讀測驗 辛棄疾〈青玉案〉 張窈慈  整理 ◎作者 字幼安,原字坦夫,字號稼軒居士,齊之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宋高宗紹興十年生。南渡後,家於江西上饒,復徙鉛山,其後裔遂為鉛山人。棄疾生時,山東已沒於金,年二十三,率義軍數千人渡江歸來。歷官江西、福建提點刑獄,湖北、湖南轉運副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東安撫使,大理少卿,兵部侍郎等職,以龍圖閣待制致仕。中間兩遭落職,晦跡林泉,陶情歌酒者,前後二十年。寧宗開禧三年卒,六十八歲。恭帝德祐中,贈少師,諡忠敏。棄疾兼資文武,慷慨有大略。少師蔡伯堅,與党懷英同學,並有文才,號曰辛党。所交皆知名之士,隱然負天下重望。平生以氣節自負,功業自許,非僅託諸空言。然以北人喜談功利,臨事又近於操切,與當時江南風氣不合,頗為當路所忌,是以屢黜屢起,未盡其才。忠憤鬱勃之氣,皆發之於詞,故能於翦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與蘇軾並稱蘇辛,至今不替。棄疾詩文俱工,全集久佚,清人集其詩文為稼軒集抄存。詞集名《稼軒長短句》,簡稱《稼軒詞》。有王氏四印齋本,武進陶氏景宋本,吳氏石蓮庵山左人詞本,萬載辛氏祠堂本,毛氏汲古閣本,其中王本最備,陶景本最精。此外又有天津圖書館藏明鈔唐宋百家詞本,近人鄧廣銘有稼軒詞編年箋注,可參考。 ◎註釋 1.花千樹:言燈火之多,如千樹花開。 2.星如雨:星,喻燈火。如雨,狀燈火之流動。 3.鳳簫:簫之美稱也。蓋列仙傳載弄玉嘗吹簫引鳳。又說鳳簫為排簫,以其形參差若鳳翼。 4.玉壺:燈之美稱。一說玉壺指月,唐朱華〈海上生明月詩〉:「影開金鏡滿,輪抱玉壺清。」 5.魚龍:指魚形、龍形的燈。 6.蛾兒、雪柳、黃金縷:皆指婦女之頭飾。 7.驀然:忽然。 8.闌珊:衰殘、零落。 ◎評語 1.彭孫遹《金粟詞話》:「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秦、周之佳境也。」 2.譚評《詞辨》:「起二句,賦色瑰異,收處和婉。」 3.梁啟超《藝蘅館詞選》:「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 4.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出自北宋 晏殊〈蝶戀花〉詞)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出自北宋 柳永〈蝶戀花〉詞)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出自南宋 辛棄疾〈青...

[98下話本]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閱讀測驗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張窈慈  整理 ◎ 情節發展 小說對杜十娘與李甲關係的描寫,一開始就用了時間跨度較大的概述,略去了兩人如何相識相愛之類的場景或細節。敘事者突出了杜十娘「久有從良之志,又見李公子忠厚志誠甚有心向他」這一意願,然後是她與鴇母吵架的場景。在這場景中,人物性格基本是依賴對話來顯現的,但敘事者唯恐讀者不解鴇母何以只向李甲要三百兩銀子,便用了心理觀察來表現她的狡詐。對於杜十娘的內心活動則保持緘默。 在其後的情節發展中,敘事者一直避免對杜十娘的心理活動做全知的觀察。在贖身和南歸的途中,敘事者的視角和感知範圍是始終把這個人物的內心和打算等排除在外。有一點值得注意:在贖身過程中,李甲與杜十娘之間的主從關係的暗示。話本敘事者對原作的改動極小,因而些微的增刪也就頗為引人注目。在插入十娘與鴇母爭吵這一場景之前,傳奇作者只是概述了兩人的關係,而話本卻說十娘久而從良之意,一直沒有中意之人,這時李甲的出現使她「甚有心向他」,而「李公子懼怕老爺,不敢應承」。 在贖身之前,加入這樣一段心理描寫,勢必使讀者產生這樣的一些聯想:也許杜十娘急於從良而擇人不慎,李甲之奔走借銀則是出於勉強。沒有十娘的催促和鼓勵,以李甲的軟弱和窩囊是不會自動承擔道義上的責任的。雖然敘事者沒有用較多的心理觀察和場景描寫做鋪墊,而是徑直將人物置於戲劇化的高潮之中,使其性格在情節進展中得到表現。但是,人物性格同時也是推動情節向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 杜十娘在贖身過程中,顯得積極主動,她總是在李甲怯懦和困難的時候,給予精神上、物質上的幫助。這些行動表現了這一人物的果敢、精明。但敘事者在通過鴇母的退讓,柳遇春為其真心感動而終肯為李甲奔走等周圍人物與主人公關係的側面描寫等手法揭示其性格的同時,對這一人物的內心世界也不無保留。就像杜十娘對李甲隱瞞了她的百寶箱和她的處心積慮的計畫一樣,敘事者因迴避對人物的內心觀察所取得的限制性視角也向讀者遮蔽了這一事實。 杜十娘在贖身過程顯示出的兩個性格特點是自尊和自信,通過她與鴇母的爭吵和她對李甲的控制與支配,讀者對她的剛烈已有了充分的認識。所以當怯懦而自私的李甲真的為了懼怕父命和一點點金錢的誘惑而出賣杜十娘(而不是謝小桃或周氏妾),人物剛烈和自尊的個性所受到的摧折,就遠不只是她作為一個妓女的俯仰由人的共同命運所產生的那麼大的悲劇感,而...

[98下新詩]余光中 當我死時

閱讀測驗  余光中 當我死時 張窈慈  整理 壹、新詩創作的分期 余光中新詩創作已近六十年,詩風多變。劉裘蒂於1986年其創作分為: (一) 格律詩時期(1949-56) (二) 現代化的醞釀時期(1957-58) (三) 現代化時期(1958-59) (四) 虛無時期(1960-61) (五) 新古典主義時期(1961-63) (六) 走回近代中國時期(1965-69) (七) 民謠風格時期(1970-74) (八) 歷史文化探索時期(1974-1981) 其實分期只是一種評論上的方便,而且這些分期有些以詩歌形式為準,如格律詩時期,有些以內容為準,如歷史文化探索時期,殊無一定標準。 貳、寫作動機與譜曲 〈當我死時〉曾被作曲家曾葉發譜成四部合唱曲,並在香港崇基書院親自指揮演唱。這首詩詩行長短合度,聲韻明顯,才適於譜成歌曲。 余光中在寫這首詩時正是1966年旅居美國密西根州之卡拉馬如(Kalamazoo)講學之際,遠適異國,余氏認為是一種文化充軍,《敲打樂》提到:「浪子的心情常在寂寞與激昂之間起伏徘徊」,加上兩岸政治,詩中時用逗點,形成短句,未控制節奏的速度,前八行悠然緩慢,陳芳明《鏡子和影子》以為,「頗有安魂曲的味道」,到了末六行,詩人句中逗點變少了,使句子的節奏變快,這是因為「在冰凍的密西根向西瞭望」一句以後,詩人加入了異國,回望故鄉,情感變得激切,節奏自然也就加快了。 參、寫作形式 1. 可分為兩段,第一段「當我死時」至「滿足地想」。第二段「從前」至「代替回鄉」。 2. 這兩首用了ㄨ、ㄥ、ㄤ三個韻腳,有時句中還藏有韻腳,使節奏更加緊密,如第二行的「顱」,倒數第二行的「圖」,前五行中的兩個「江」字,也和詩後半的「牀、想、望、鄉」互押,形成句中有韻。 3. 其次,「最美最母親」和「最縱容最寬闊」的排比句法所形成的反復效果,也有助於音樂性的形成。 4. 最後,「白髮、黑土」,「長江、黃河」,「黑夜、黎明」,「西湖、太湖」對襯結構,也有助於聲音和諧的形成和韻律感的產生。所謂對襯,是將相反的兩件事互相對照,句法是否對偶在所不問,對偶則將字數相等,句法相似的兩句,成雙排列而成。 5. 修辭的運用 「最美最母親」的國度——轉品 「睡整張」大陸——誇飾、轉化 「兩管永生的」音樂——轉化 「最縱容」最寬闊...

[藝文活動]文學與音樂的盛會

2010.03.28 張藝謀 杜蘭朵公主 臺灣交響樂團和北京中央歌劇院等 台中洲際棒球場 2010.01.10  黃友棣經典音樂會   高雄市內合唱團  高雄市交響樂團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09.10.17 漢唐樂府《教坊記》 漢唐樂府與法國「甜蜜回憶古樂團」  高雄衛武營281展演館 2009.09.06 台灣獨奏家室內樂團2009夏季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演出曲目: 含西洋歌劇與台灣歌謠。雙雁影/望你早歸/淡水暮色/望春風/舊情綿綿/四季謠 2009.07  大唐歌舞表演   陝西歌舞廳劇院 演出曲目: 秦王破陣樂/霓裳羽衣/鴨子扮嘴、老虎磨牙/大唐禮樂等 2009.05.24 仲夏兮暗暝來聽詩也聲音 高雄市國樂團  佳音合唱團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指揮:郭哲誠  團長:林一鳳  導聆:林鳳珠 演出曲目: 1.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2.關睢 周南  3.桃葉歌 晉‧王獻之  4.清平調  唐‧李白  5.長干行 唐‧李白  6.一剪梅 宋‧李清照  7.蘇幕遮 宋‧范仲淹  8.長相思 唐‧李白  9.春思 唐‧李白  10.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11.卜算子 宋‧李之儀  12.江城子 宋‧蘇軾  13.卜算子 宋‧石孝友   14.關山月 唐‧李白 2009.05.23 顧德曼大提琴獨奏會 Natalia Gutman Cello Recital 國家音樂廳 2008.  簡訊文學?王羲之的碑帖  蔣勳  台灣大哥大主辦  中山大學逸仙館 2008.  歐陽伶宜大提琴師生重奏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07.08.26  台灣追想曲  蘇文慶作品音樂會    高雄市國樂團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06.12.02  錦瑟無端五十弦(2006西灣表演藝術季~璀璨西灣...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5

題目:論朱淑真節令詩的節令民俗 歷代所傳承的各項民俗,不僅反映著民間的社會文化,同時也透露出人民的生活方式與世代相承的習慣。朱淑真的節令詩、涵括立春、元宵、清明、上巳、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等十個重要節令,可說是紀錄了南宋初年的民間習俗與社會文化。本文筆者即擬朱淑真的節令詩作為主要題材,參酌宋代與節令相關的典籍,來探討朱淑真節令詩所反映的的節令民俗特徵。其中,內容包括人們過節的活動情況,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聯繫的觀察與感受,以及民眾對自然萬物的體認,進而呈現朱淑真節令詩中,所欲表達的最終要旨:民俗的產生本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而且,這些習俗與人民的生活,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發表於第一屆「中山中文博碩論壇」學術研討會,中山大學,97.11.01-02。 刊載於「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學術論文集」,6期,97.12。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4

題目:淺談毛奇齡之音樂美學 毛奇齡,明末清初人。其所治的樂學,論述多集中於《竟山樂錄》、《聖諭樂本解說》與《皇言定聲錄》中,樂論的內容除言及律數外,還對古來樂論的舊說,做了掃蕩廓清的功夫。概括言之,重點有五:首先,從「樂的起源」論述五聲與宇宙天地未必有密切的關連性,人們應從聲音的本體來探求音樂,而不是從外界的事物來尋找音樂的本源;其次,「樂音定聲之說」,論及天地本有定數,而天數與地數各有聲,二者相配後,產生七聲或九聲;第三,「樂亡佚的因素」,提及樂書越是完備,而樂越是不明;第四,「番、俗、雅樂之差等」的部分,則依次排序為番樂、俗樂、雅樂,雅樂不僅置於番樂與俗樂之後,且不再視大中至正,和平的雅樂為正聲;最後,「音樂流傳之雅俗」則以「倡樂」、「番樂」所設的樂官,說明流傳於世間的俗樂,應與雅樂一般受到重視。由此可見,不僅提高民間音樂的地位,重新檢視其內容與價值,又教人習樂的先後,以及依次排列番樂、俗樂、雅樂的差等,以改變時人對雅俗音樂的刻板印象。 發表於「南大藝術學報」,1卷2期,97.10。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3

題目:論七等生〈我愛黑眼珠〉符號與意象的運用 [前言] 1967年七等生所發表的〈我愛黑眼珠〉,是篇「意識流」1的短篇小說,文中多描述人物的內心獨白,人物的自由聯想,突破空間、時間的限制,直接展現個人的意識活動。尚且,這篇文章無論在小說中情節的部分,抑或是劇中主角的心理轉折,無不圍繞在「現實」與個人「潛意識」的情境中,尤其小說中多處的「意象」2,更是巧妙地將沈浸在「潛意識」與「現實」中的李龍第,與妻子晴子間的關係,藉由大水前後的不同境遇,透露出心理的轉折變化。 關於〈我愛黑眼珠〉一文,曾為葉石濤、劉紹銘、夏志清、周寧、陳明福、高全之、黃克全、張恆豪等學者專家們廣泛討論3。討論的重點,多從人物角色與性格的變化,或人性與現實社會的互動,或主角對於生命信仰之辯證性,或從作家與夢的角度來切入探討,但似乎尚未對小說中的「意象」,作一相關的聯繫與討論。筆者認為,撇開諸位專家們常聚焦討論的主題內容與人物特色,其實文本中所論及的多項「物件」與「景象」,實隱含著豐富而多元的「意象」。因此,本文筆者即擬「結構主義」中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 )所言及的「符號」,以及卡西勒(Ernst Cassirer,1874 -1945)的「符號學」理論,「辭章學」中「形象思維」的「意象」,來剖析七等生〈我愛黑眼珠〉文本中的「符號」與「意象」,所欲呈現的重要意涵。 發表於「台灣文學評論」,8卷2期,97.04。

[碩士論文]畢業論文摘要

題目:論趙元任結合新詩與音樂的理論與實踐——以《新詩歌集》的〈秋鐘〉、〈瓶花〉、〈也是微雲〉、〈上山〉為例 [撰文]張窈慈 [中文摘要 ] 近代中國音樂史上,趙元任先生結合了新詩與西洋歌樂作品的創作,開創了近代中國音樂的先河。他的語言學造詣很深,能切入聲韻與詞曲的結合,作為創作歌曲的基礎。再者,他身處於五四運動的環境下,運用當時詩人的創作來譜曲,曲子的內容複雜,風格多變,頗能展現個人獨有的特色,堪稱為「五四時期」作曲音樂家的代表人物。本論文的研究,基於趙先生的獨特貢獻,進而展開其新詩與音樂的理論與實踐之探討。 全文的素材,取自於趙如蘭女士所收錄的《趙元任音樂論文集》為理論依據,又以趙先生《新詩歌集》歌詞中的新詩,作為當時文人文學創作的例證。尚且,試從〈秋鐘〉、〈瓶花〉、〈也是微雲〉與〈上山〉等四首樂歌的實踐,以印證趙先生詩歌與音樂結合理論的見解與貢獻。 論文共有五章,首章「緒論」之外,逐次分章論述四首樂曲之新詩與音樂結合的相關性。內容主要重點有四:其一,探討音樂與文學的獨立性與藝術性,再將二項藝術相互作結合,由音樂與詩歌本有的「互通消息」、「交相為用」藝術共通性等特質,來了解音樂與文學的共鳴點所在。其二,關於趙先生音樂理論與音樂創作的思想內涵與藝術技巧,經筆者分析歸納,以凸顯他的音樂作品在文學中,抑或文學作品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其三,為探討趙先生對於樂曲的技法和理念等見解,並以他實際的創作來印證個人處理創作樂曲的技巧及方法。其四,試從語言學的觀點來看中國的詩歌吟唱,以研究趙先生對於中國古代吟唱藝術的傳承與運用。 總結來說,趙先生「藝術歌曲」的創作,本是人文與藝術的結合所形成的。音樂上,深受西方音樂的影響,但又不失中國傳統曲味;文學上,詩體的解放,讓新詩無論在形式或內容中,多能反映五四新文化的精神樣貌。趙先生的《新詩歌集》裡,這種取之於文學素材,進而發揮個人音樂創作的方式,不僅透露著他對原詩作思想內涵的認同,而且,還能與當時的社會現況與時代意識,相為呼應。這是將音樂創作與文學作品作一適切的結合,實為當時的樂壇,注入一重要的新生命,也為近現代的音樂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 [英文摘要 ]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music history, Yuen-Ren Chao combined the creations o...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2

題目:趙元任對中國傳統詩歌吟唱的傳承與應用——以《新詩歌集.瓶花》為例 趙元任先生於〈說時‧音樂時〉一文開篇提及,凡是樂音皆有四項特質:一音高(Pitch),二強度(Intensity),三長短(Length),四音色( Timber, Tone Color)。這樣的觀念源自於西方的基礎樂論。然而,從語言學的觀點來看中國的詩歌吟唱,其實也如同樂音的特質般,有其「音高」、「強度」、「長短」、「音色」的特徵。尤其是詩歌吟唱作為中國歷來重要的傳統藝術,它既能展現詩歌文學中涵義深厚的「辭情」,也能藉由詩韻的「聲情」掌握文學情感的收斂。因此,一般文人多重視之,趙先生也不例外。 今本文擬從趙先生所提出的吟唱理論觀點如一,「平仄長短與樂調高低的安排」,說明古詩詞平仄音值的長短,實關係著詩詞樂調的音長變化;二,「調值音高與吟唱曲調的運用」,主要論及歌詞樂調的搭配與字音的聲調語調有關,尤其是字音的調值與樂調的音高變化,尚影響著文學作品的聲情;三,「情感強度與詩歌意境的掌握」,則論及情感強度的掌握與詩歌內容句式的分段落點以及具有特殊意義的詩詞及句末韻腳的關聯性;四,「用韻音色與情境氣氛的掌握」,亦影響著詩歌聲情的變化,其藉由口腔的開合、舌位的高低,唇形的圓展與發音的部位,來決定音韻響度的大小與發音的特質等。由上述諸論來探討趙元任對中國古代吟唱藝術的傳承與應用,再以趙元任先生的《新詩歌集‧瓶花》為例,來印證趙先生詩歌吟唱的理論與實踐。 發表於「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論文集刊」,4、5期,94.10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1

題目:論趙元任樂歌與胡適新詩的結合——以《新詩歌集.也是微雲》為例 趙元任為近現代首位結合西洋音樂與中國白話新詩的先驅者。他的藝術歌曲多採用當時詩人的作品為詞,其中《新詩歌集.也是微雲》曲,正是以胡適先生〈也是微雲〉的新詩作為題材,再予以譜曲, 成為當時眾所傳唱的作品。 今筆者擬從趙先生的詩樂理論,來談趙先生新詩與樂曲結合的相關性與缺失處,又從胡先生對於新詩的見解,探討〈也是微雲〉的實踐性。綜觀全文,胡先生〈也是微雲〉的新詩,為白話新文學運動下的產物,它意味著時代新精神的開創與再造。而趙先生新詩與樂調結合的主張,則能在音樂創作的實務裡,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來。這樣音樂與文學結合後的藝術創作,為近現代的音樂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可謂劃時代的代表作品之一。 發表於「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4期,95.03。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篇目02

1.論《紅樓夢》的結社作詩——以海棠詩與菊花詩為例(上)(下), 中國語文 ,627、628期,98.09-10。 2.論朱淑真節令詩的節令民俗,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學術論文集 ,6期,97.12。 3.淺談毛奇齡之音樂美學, 南大藝術學報 ,1卷2期,97.10。 4.論七等生〈我愛黑眼珠〉符號與意象的運用, 台灣文學評論 ,8卷2期,97.04。 5.左芬詠物賦析論, 國文天地 ,275期,97.04。 6.從劉禹錫的〈竹枝詞〉看巴渝文化, 中國語文 ,600期,96.06。 ~陸續增加中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篇目01

1.論趙元任樂歌結合胡適〈小詩〉的創作手法, 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論文集刊 ,6期,95.06。 2.論台灣歌謠〈天烏烏〉七首的語言與文化, 中國語文 ,546期,95.04。 3.論趙元任樂歌與胡適新詩的結合——以《新詩歌集.也是微雲》為例, 屏東教育大學學報 ,24期,95.03。 4.論《周禮》「樂」的文化內涵, 中國語文 ,584期,95.02。 5.從台灣鄉土俗諺初探傳統喪葬文化及俗諺特色, 國文天地 ,249期,95.02。 6.趙元任對中國傳統詩歌吟唱的傳承與應用——以《新詩歌集.瓶花》為例, 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論文集刊 ,4、5期,94.10。 7.從〈說時.音樂時〉看趙元任的音樂與文學觀, 東方人文 ,第四卷第一期,94.03。 8.倪元璐的書法藝術, 中華書道 ,45期,93.08。 9.兩岸少年校園小說之主題呈現——以管家琪《黃金少年》與張之路《蟬為誰鳴》為例, 中國語文 ,564期,93.06。

95-99(上)學年教學課程

[撰文]張窈慈  整理 99(上)學年度      文學欣賞(夜間進修部)、歷代文學選讀(大學部通識必修)、應用文(大學部通識必修) 98學年度    寫作技巧I(大學部通識必修)、寫作技巧II(大學部通識必修)、應用文(大學部通識必修)、中國文學欣賞(大學部通識必修)、中文閱讀與寫作(大學部通識必修) 97學年度    五專國文(日間五專二年級)、應用文(大學部通識必修)、中國文學欣賞(大學部通識必修) 96學年度    五專國文(日間五專一年級)、中國文學欣賞(大學部通識必修) 95學年度    台灣文學選讀(大學部通識選修)、詩詞選讀(大學部通識選修)、中國文學名著選讀(進修學院遠距教學)

2009年「北京分營」之二

[撰文] 張窈慈 平日身兼數職,唯有趁著暑假的空檔,定期規劃出國旅遊與交流,藉此活動獲得不同的體悟與收穫。本次有幸參加某基金會所主辦的「北京-西安」活動,親臨古今歷史中的大城,儘管隨著時代的進步,古城已趨於現代化,但古城所存的文物與遺跡,無不訴說著當年歷史的風華。古長安城池內方塊整齊的坊里,已蛻變為今日西安市繁華熱鬧的街坊巷道;昔日的鐘樓與鼓樓,屢經修建後,迄今已為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重要地標,尤其到了夜間,樓外的燈光,更將夜裡的城市點綴得金碧輝煌。在歷史文物方面,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歷史博物館」,目睹已出土的帝陵陪葬物,感受了當時冶金鑄造工藝的特色與技術;「碑林」則有著名的懷素〈千字文〉、張旭〈肚痛帖〉、柳公權〈玄秘塔碑〉等碑文,以及漢代以後千百位名家的碑刻與墓誌,實為後人學習篆隸楷行草等各體字書,臨摹碑帖的重要出處;「半坡」遺址則為兩河流域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的代表,展現了半坡原始社會村落的原貌。另外,自魏晉南北朝之後的長安,在當時經濟上趨於繁榮,宗教方面,中印佛教交流的盛事,亦經由玄奘法師的傳入與譯經,加上唐代帝王的支持,讓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更為迅速。如大慈恩寺大雁塔的修建,法門寺地宮的發現,佛像、法器、瓷器、金銀器、寶函上的雕刻、舍利子的供奉等,無不讓人嘆為觀止。 來到了北京後,眼見今日的北京,偌大的街道,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與航空,儼然已為一現代化的大都會。在既定遊覽的居庸關、故宮、頤和園、鳥巢、水立方等行程外,地下鐵與路上的電車,即成為此次營隊行程外,自行探訪的交通媒介,包括王府井、後海、胡同與書城等。夜晚的天安門廣場,矗立著暈黃的燈光,有不少的外國遊客,在此地徘徊凝神注目著毛主席的畫像。當時的我,站在天安門的中央,遙想歷史上的數次事件,不禁豎然起敬——它既是是民族精神的象徵,也是社會運動的里程碑。這是一趟跨足古今歷史與文明的盛宴,值得親臨體驗。

2009年「北京分營」之一

轉貼自「台胞之家」       为期11天的2009年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缓缓落下帷幕,从古都西安到首都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瑰丽的人文景观、璀璨的华夏文明,令北京分营的营员们如同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体验一次中华文化的洗礼,收获一份知行合一的感动。相同的文化、相同的血脉和相同的青春笑脸,在两岸年轻人中产生的共鸣久久不息。        北京市台联本着突出主题、顺应营员需求、体现人文特色的原则,将此次北京分营选择在陕西省省会西安市举行。营员包括来自岛内的在校大学生、在京台生以及在京台湾省籍大学生,规模达到百余人。大家之所以走到一起,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对西安(旧称长安)这座传奇古都的心仪神往。在北京市台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周密布置、精心安排下,力争让广大营员感受一次安全、有序、丰富、精彩的古都文化之旅。 ………… 开营晚会上,北京分营的营员们不仅是观众,还是参与者——杨皓武、郭濠维、安治宇等同学分别承担了总团旗、团旗和分营旗持旗人工作; 张窈慈 、沈宛倢、谢盈珍等同学承担了鲜花礼仪工作;李骏平、蔡品蓁等同学还与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唱家合唱了歌曲《隐形的翅膀》……在总营的舞台上,他们成为了瞩目的焦点,在上千名营员面前“赚足了眼球”。走下舞台,他们不约而同地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全国总营,我们来了! …………

2007年「相約南京」

轉貼自「南京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2007年7月14日,「龙脉相传缘聚苏沪,台胞青年夏令营――2007相约南京」活动在孙中山纪念馆门前拉开帷幕。市政协副主席蒋裕德,市台盟主委胡有清,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周永岳,中山陵园管理局书记单捍政,市台办副主任吴宁、市台联会会长古斌等领导参加了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由市台办副主任吴宁主持,市政协副主席蒋裕德在开幕式上讲话,他希望两岸及海外华人华侨青年朋友们进一步增进交流交往,相互学习,建立友谊,共同致力于传承中华文化,共同为促进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台湾中山大学张窈慈同学代表全体营员在仪式上发言。 此次夏令营活动参与人员广泛,规模空前。营员分别由台湾华夏青年交流协会、台湾政治大学吴琼恩教授,中华文化大学王权泉教授和台湾夏潮基金会刘正幸老师率领的岛内近20所大学的80多名台湾大学生,和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港、澳等11国家、地区的台湾籍大学生,以及在我省就读的台湾大学生共约160人组成。 「相约南京」活动是由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南京市政府台办、台盟南京市委员会、南京市台联和中山陵园管理局为推动两岸交流交往,增进两岸青少年的互动交流,促进台湾青年一代对祖国大陆的了解而创办的活动品牌。今年,活动方希望通过缅怀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激励台湾青年一代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活动期间,全体营员参观了孙中山纪念馆、拜谒了中山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