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分營」之二

[撰文] 張窈慈

平日身兼數職,唯有趁著暑假的空檔,定期規劃出國旅遊與交流,藉此活動獲得不同的體悟與收穫。本次有幸參加某基金會所主辦的「北京-西安」活動,親臨古今歷史中的大城,儘管隨著時代的進步,古城已趨於現代化,但古城所存的文物與遺跡,無不訴說著當年歷史的風華。古長安城池內方塊整齊的坊里,已蛻變為今日西安市繁華熱鬧的街坊巷道;昔日的鐘樓與鼓樓,屢經修建後,迄今已為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重要地標,尤其到了夜間,樓外的燈光,更將夜裡的城市點綴得金碧輝煌。在歷史文物方面,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歷史博物館」,目睹已出土的帝陵陪葬物,感受了當時冶金鑄造工藝的特色與技術;「碑林」則有著名的懷素〈千字文〉、張旭〈肚痛帖〉、柳公權〈玄秘塔碑〉等碑文,以及漢代以後千百位名家的碑刻與墓誌,實為後人學習篆隸楷行草等各體字書,臨摹碑帖的重要出處;「半坡」遺址則為兩河流域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的代表,展現了半坡原始社會村落的原貌。另外,自魏晉南北朝之後的長安,在當時經濟上趨於繁榮,宗教方面,中印佛教交流的盛事,亦經由玄奘法師的傳入與譯經,加上唐代帝王的支持,讓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更為迅速。如大慈恩寺大雁塔的修建,法門寺地宮的發現,佛像、法器、瓷器、金銀器、寶函上的雕刻、舍利子的供奉等,無不讓人嘆為觀止。

來到了北京後,眼見今日的北京,偌大的街道,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與航空,儼然已為一現代化的大都會。在既定遊覽的居庸關、故宮、頤和園、鳥巢、水立方等行程外,地下鐵與路上的電車,即成為此次營隊行程外,自行探訪的交通媒介,包括王府井、後海、胡同與書城等。夜晚的天安門廣場,矗立著暈黃的燈光,有不少的外國遊客,在此地徘徊凝神注目著毛主席的畫像。當時的我,站在天安門的中央,遙想歷史上的數次事件,不禁豎然起敬——它既是是民族精神的象徵,也是社會運動的里程碑。這是一趟跨足古今歷史與文明的盛宴,值得親臨體驗。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99上新詩]沈志方 給時間

[寫作論評]AI無法完成的寫作——閱讀與寫作的養成訓練

[98上新詩]鄭愁予 野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