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0的文章

[98上下]恭賀學生作品得獎

[恭賀]   得獎作品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98學年度國語文競賽- 作文比賽 優勝名單   機械1B 9814018 陳O斌 佳作 98學年度國語文競賽- 寫字比賽 優勝名單   機械1A 9814503 林O諺 佳作 98學年度國語文競賽- 寫字比賽 優勝名單   機械1A 9814009 張O庭 佳作 98學年度50本必讀書籍- 書評比賽 優勝名單    機械一B 9814030 呂O承 佳作 102學年度圖資館週攝影比賽 ◎ 樹德科技大學 98學年度下學期   通識教育學院 語文組中文類 特色週系列活動- 自傳履歷表比賽 電通系 98115142 陳政善 第O名

[97上散文]余光中 聽聽那冷雨

閱讀測驗 余光中  聽聽那冷雨 張窈慈  整理 1. 請問作者的寫作主旨與背景,以下何者有誤?(A)主旨表達作者難遣的愁思,以呈現對中華文化的眷戀 (B)主旨是表現作者的家國愁思、思鄉之情 (C)背景是圍繞著作者聽雨時,迷離與惆悵的心緒 (D)背景是作者在廈門居住的二十年,想念故鄉的心情。 2. 余光中散文被稱作「繆思的延長」,是指散文有詩的氣質,如同詩一樣的優美、情深而富形象性。請問〈聽聽那冷雨〉此則,以下何者無誤?(甲)詩化語言(乙)雙聲疊字(丙)語句錯落(丁)大量運用長短句(戊)句中常用同義語並列(己)句中常用近義詞並列(庚)多用同音義異字 (辛) 化用古典詩詞於文中(壬)韻腳多押韻(癸)長句字數排列整齊)(A)甲乙丙丁己辛壬(B)甲乙丙丁戊己庚辛(C)戊己庚辛壬癸(D)丙丁戊己庚癸。 3. 「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想這樣子的臺北淒淒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裡來的。」以上這段文字的「安東尼奧尼」所指為何,以下何者有誤?(A)義大利現代主義導演(B)其拍片時,將會使用緩慢的速度使觀念和事件,可能在很長的銀幕時間內展現出來(C)其拍片的特色,常會運用簡短的對白,被長時間的沈默所打斷 (D)不限制演員在演出時保持沈默,依其性情,自然表達 4. 〈聽聽那冷雨〉散文中,引用了數首的古典詞語,請問下列何者有誤?(A)「杏花春雨」出自宋代釋志南〈絕句〉:「沾衣欲濕杏花雨,春面不寒楊柳風。」(B) 「牧童搖指」出自唐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C)「劍門細雨」出自蔣捷〈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D)「渭城輕塵」出自唐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楊柳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 「七十年代的臺北不需要這些,一個樂隊接一個樂隊便遣散盡了。要聽雞叫,只有去詩經的韻裡尋找。現在只剩下一張黑白片,黑白的默片。」請問「不需要」是指什麼,以下何者有誤?(A)城市的興建,原有的屋瓦已不再需要(B)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

[98上諸子]孟子 離婁篇

閱讀測驗  孟子 離婁篇 張窈慈  整理 1.何謂「君子」? 2.「存心」:指居心的不同。 3.「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君子居心於人,居心於禮。仁人愛別人,有禮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便常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尊敬他。 4.「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愛別人的人,別人便常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尊敬他。 5.「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君子有長遠的憂慮,卻沒有突然而至的苦惱。像這樣的憂慮是有的。 6.「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至於君子別的憂慮就沒有了。不是仁愛的事不幹,不合禮儀的事不做。即使一旦有意外飛來的禍患,君子也不以為苦惱了。

[98上小說]朱天文 世紀末的華麗

閱讀測驗 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 張窈慈  整理 作者簡介 朱天文,山東人,一九五六年八月生,中山女高,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十六歲發表第一篇小說。一九七六年獲第一屆聯合報小說獎第三名。一九八二年獲第五屆時報文學獎小說優等獎。一九八三年《小畢的故事》獲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一九八五年《童年往事》獲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小說集有《喬太守新記》、《傳說》、《最想念的季節》、《炎夏之都》、《世紀末的華麗》、《荒人手記》、《花憶前身》,其中《荒人手記》獲中國時報一九九四年百萬小說甄選獎。散文集有《淡江記》、《三姊妹》。電影劇本《戀戀風塵》、《悲情城市》、《戲夢人生》等。其中《悲情城市》(吳念真合著)獲一九八九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戲夢人生》也在一九九三年坎城影展中獲獎。短篇〈安安的假期〉、〈風櫃來的人〉、〈最想念的季節〉原本為電影故事大綱。〈尼羅河女兒〉則改編為電影。 文章賞析 「世紀末」源出於法文,指十九世紀末的西方文化情境。一九九○年的短篇小說集《世紀末的華麗》,被視為是個人創作的里程碑,不僅在文學敘事技巧與意象修辭上,日趨成熟,發展出獨特魅力的文字美學風格,更在後現代都會、性/別差異與身體情慾的主題營構上為九○年代的台灣小說開創新局,也為她其後於一九九四年出版,處理男同志情慾烏托邦的長篇小說《荒人手記》奠下基礎。 〈世紀末的華麗〉為同名小說集中最著名的短篇,敘述一位以超感嗅覺和顏色記憶存活的後現代台北巫女米亞,她十八歲起開始時尚模特兒生涯,二十歲遇見中年建築師情人老段,二十五歲便已覺年老色衰,養滿屋子的乾燥花草,打算以手工製紙的技藝終老。整篇小說的敘事以「嗅覺記憶」(安息香、薄荷花草茶、太陽光味道等)和「顏色記憶」(紫、海濱淺色調、浪漫灰等)的線索,在現在與過去的交錯時空中倒敘與跳接。 全篇以第三人稱全知全能的觀點發展。在「敘事聲音」與「故事角色」上確有刻意明顯的斷裂:故事角色明明是一位青春正茂、追趕時髦流行的女模特兒,但敘事聲音卻一逕蒼涼老練。這「蒼老」敘事聲音與「年輕」故事角色之間的不協調,正是作者蓄意經營下「覺今是而昨非」的強烈對比,讓一名貪看絢爛綺貌女子、拜物拜金的物質女郎,突然之間看破紅塵、由色悟空。〈世紀末的華麗〉就是在華靡熟爛的官能世界裡,領悟愛欲劫殺、色即是空的末世蒼涼。因此小說中便是以「流行時尚」作為鋪陳世紀末...

[98上新詩]鄭愁予 野店

閱讀測驗 鄭愁予〈野店〉 張窈慈  整理 ◎題解 本詩選自「邊塞組曲詩」五首之二。鄭愁予的詩把中國的傳統意識和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相結合;把西方的技巧化在中國傳統的意識之中,使之適合中國內容的需要,使內容和形式結合得渾然一體。楊牧:「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自從現代了以後,中國也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代感覺』,但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絕對地現代的。」 現代詩,又稱新詩,民國以來白話詩之統稱。名為「現代」,即相對於「古代」而言;名為「新」,即相對於「舊」而言;其名不同,其義實一。另有專義之「現代詩」,乃紀弦組現代詩社,立現代派,宗法國波特萊爾,倡「橫的移植」,強調知性,排斥情緒之告白;二者不可混淆。 ◎作者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河北省人。民國二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三年)生。中興大學畢業,曾任職基隆港務局。民國五十七年應邀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研究,得碩士學位。現任教於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 鄭氏擅長寫作抒情詩,能熔古典於現代,化陳腐為新奇,深受讀者喜愛。早期以輕柔的語言、浪漫的意識、奔放的性情交織而成的詩篇,如:《船長的獨步》、《水手刀》、《錯誤》、《賦別》等,最令人神為之迷。民國四十六年後詩風漸變,略趨艱澀;民國五十六年《衣缽》寫成後突停筆不寫。民國六十九年始再有《燕人行》之出版,漸恢復積極寫作。然因歲月之思、家國之感,以及生命體悟等因素之影響,其詩無論內容、形式,俱與早期異趣。民國八十四年以《寂寞的人坐著看花》(詩集)獲國家文藝獎。著有《衣缽》、《窗外的女奴》、《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等。 ◎新詩賞析 文中第一行點出詩人的存在,後面則描述「野店」的形貌。「黃昏裡掛著一盞燈」,代表時間已經向晚了,曠野中的旅客自然見到燈光前來。但是,這燈不知是誰掛上的,詩人即使在詩中未現身,身為一個旁觀者,在這樣的夜晚與店內,看著「命運垂在頸間的駱駝」,「寂寞含在眼裹的旅客」,在這曠野中,這麼「一個矇矓的家」──野店,「微笑」的描繪,亦讓人感覺溫馨可愛。再來的「松火」、「燒酒」、「羊肉」則描述荒野流浪的旅人,於飲酒暢談時,所營造出的珍貴時光。 ◎問題與討論 1.「是誰傳下詩人這個行業」,請問作者想要說什麼呢? 參考:說出了寫詩的不容易,或者說寫作的不容易。詩作...

[98下諸子]孟子 不動心知言養氣

閱讀測驗 孟子 不動心知言養氣 張窈慈  整理 一、知言 1.孟子:「何謂知言?曰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2.以上四種錯誤的言論都會誤導人的心念,這些言論並非在理論架構上有何缺失,而是在德性上對人心的誤導,故應知其所誤,而予以破斥。 3.批評各家,其實也是知言的具體內容。 4.批評告子「不動心」。 5.告子是是將本心隔絕於外界事物,使本心不受感動、擾亂,卻也使人疏離了世界。這是積極入世,對國家社會懷有責任感的儒家所不能接受的。 6.批評墨家「兼愛」。 7.因兼愛完全抹煞人與人之間有差等及特殊的關係,而有「無父」的危險。 8.批評楊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 9.那是過份自利,而忽略人在社群中的義務與責任,故孟子說他「無君」。 10.批評農家許行。 11.認為社會終究是分工的,不可能凡事都求自給自足。而知識份子在分工社會中的職責,就是尚志。 12.言由心發,以心知言。 13.分辨所有言論之「是非、善惡、誠偽、得失」各種言論思想,皆由自覺心而得。 二、養氣 1.浩然之氣就是至大至剛之氣,必須以「直」養之,並配上「義」與「道」。 2.人的生命要「正直」、「合理」、「合道」,不可修養出浩然之氣。 3.若無義與道,則氣就會萎縮。 4.直、義、道,都是人內在自發的,不假外求。 5.養氣工夫: (1)氣有二種形態,平旦清明,盛大浩然 (2)自反:自反而縮,理直氣壯。即是我反省,反身而誠,不虛偽、不矯詐。 (3)持志:以志帥氣。由居仁由義之志來統帥氣質。 (4)直養:配義與道。以正當合宜行為,實踐四端之心。 (5)集義:隨時表現內心本有之義。四端之心在平常事中常表現出,每件事上復見其天地之心。

[98下唐詩]張籍 節婦吟

閱讀測驗 張籍〈節婦吟〉 張窈慈  整理 ◎作者 張籍,字文昌,蘇州吳人,或曰和州烏江人(安徽省和縣東北)。貞元十五年登進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遷秘書郎。韓愈薦為國子博士。歷水部員外郎,主客郎中。當時有名士皆與遊,而愈賢重之。籍為詩長於樂府,多警句。仕終國子司業。詩集七卷,今編為五卷。(《全唐詩》卷三八二) ◎題解 題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李師道是當時藩鎮割據中的平盧淄青節度使,當時藩鎮割據者用各種手段拉攏、勾結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擴張自己的勢力,這首詩實際上是作者爲拒絕李師道的拉攏而寫的,只不過用了比興手法,說得比較委婉、客氣。 ◎賞析 用夫婦比喻君臣在古詩中是常用的手法。 你明知我是朝廷的重臣,卻還不惜地位和名聲,延攬我至藩鎮擔任要職。 感激你對我的深情厚意,我把你的美意記在心裡。 我住在離皇上很近的京城裡,皇上在宮中執掌著最高權力。 我知道你對我是真心一片,但我爲朝廷效力,還是要忠於皇上和中央政權。我現在拒絕你的請求和許諾,心中很是傷感的,只恨我沒能遇到你,在我被皇上任官以前。

[98下散文]紀大偉 早餐

閱讀測驗 紀大偉〈早餐〉 ◎小說理論 這是一則「後現代情境」小說。所謂「後現代」,根據美國學者安德生(Perry Anderson)《後現代性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stmodernity)一書的說法,後現代一詞是最早出現於西班牙文壇,而詹明信(Federic Jameson)認為後現代是從一九六○年代前後開始的。後現代當然是接續現代而來,但兩者並非可以截然劃分,而是參差並進。當西方的資本主義發展到高峰,現代主義作為對資本和商品社會的反撥也就出現了。而二十世紀後半期以來,則是所謂的晚期資本主義和後現代的社會,這時候的資本主義逐漸的跨國化、國際化,乃至全球化(globalization),表現為全球金融商品的流通,資本成為一種象徵符號,電腦網路及鍵盤上的數字,金錢遊戲的籌碼。另方面,媒體也控制了人類的生活,電視、電影、網路的普及使人類生活全面視覺化,而這些影音所表現出來的形象卻是模擬的假相,也就是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所謂的擬仿(simulacrum),這種擬仿的假相在現代人生活中成了真相,例如,電視劇中的情愛、網路虛擬的情愛取代了人們在生活中認知的情愛、網路虛擬的情愛取代了人們在生活中認知的情愛。 文學在現代主義那裡是要表現人生的真實,至少是人物心理上的真實,但後現代理論認為,所謂的真實(reality),只不過是文字敘述力量所構成的,是人為的建構,是語言或論說所建立的幻境而已。因此,書寫變成一種文字遊戲,以破碎的語言和情節來表現人存在的支離情境。人對現實和外物的感知都是記憶或知覺選擇的結果,因而是局部的,片面的,因此,文學的書寫也就放棄了它企圖掌握人生真相或啟蒙人生的崇高目標,轉而為零碎經驗的拼貼。 ~~以上參見蔡振念〈後現代情境〉一文。 ◎文本解析 這是一則「後現代情境」小說。〈早餐〉這則所提到的「他」,生活中的真實面所呈現的是「熬夜加班」,「在辦公室的便床假寐即可」,「妻子和兒子還在賴床的時候,身為人夫、人父的他就在廚房忙了,他不但在家吃早餐,而且負責張羅早餐。……一家三口都該吃飽早餐才能出門。」而在描寫「他便很少回家過夜,……他夜夜在情人床上痛快燃燒」的故事情節,就有如上述文學理論所提到的,作者將之賦予一種虛擬的情愛,以表達擬仿的假相(夜裡外出與情人的互動關係),呈現出現實生活中「熬夜加班」的苦楚。...

[98下宋詞]辛棄疾 青玉案

閱讀測驗 辛棄疾〈青玉案〉 張窈慈  整理 ◎作者 字幼安,原字坦夫,字號稼軒居士,齊之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宋高宗紹興十年生。南渡後,家於江西上饒,復徙鉛山,其後裔遂為鉛山人。棄疾生時,山東已沒於金,年二十三,率義軍數千人渡江歸來。歷官江西、福建提點刑獄,湖北、湖南轉運副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東安撫使,大理少卿,兵部侍郎等職,以龍圖閣待制致仕。中間兩遭落職,晦跡林泉,陶情歌酒者,前後二十年。寧宗開禧三年卒,六十八歲。恭帝德祐中,贈少師,諡忠敏。棄疾兼資文武,慷慨有大略。少師蔡伯堅,與党懷英同學,並有文才,號曰辛党。所交皆知名之士,隱然負天下重望。平生以氣節自負,功業自許,非僅託諸空言。然以北人喜談功利,臨事又近於操切,與當時江南風氣不合,頗為當路所忌,是以屢黜屢起,未盡其才。忠憤鬱勃之氣,皆發之於詞,故能於翦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與蘇軾並稱蘇辛,至今不替。棄疾詩文俱工,全集久佚,清人集其詩文為稼軒集抄存。詞集名《稼軒長短句》,簡稱《稼軒詞》。有王氏四印齋本,武進陶氏景宋本,吳氏石蓮庵山左人詞本,萬載辛氏祠堂本,毛氏汲古閣本,其中王本最備,陶景本最精。此外又有天津圖書館藏明鈔唐宋百家詞本,近人鄧廣銘有稼軒詞編年箋注,可參考。 ◎註釋 1.花千樹:言燈火之多,如千樹花開。 2.星如雨:星,喻燈火。如雨,狀燈火之流動。 3.鳳簫:簫之美稱也。蓋列仙傳載弄玉嘗吹簫引鳳。又說鳳簫為排簫,以其形參差若鳳翼。 4.玉壺:燈之美稱。一說玉壺指月,唐朱華〈海上生明月詩〉:「影開金鏡滿,輪抱玉壺清。」 5.魚龍:指魚形、龍形的燈。 6.蛾兒、雪柳、黃金縷:皆指婦女之頭飾。 7.驀然:忽然。 8.闌珊:衰殘、零落。 ◎評語 1.彭孫遹《金粟詞話》:「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秦、周之佳境也。」 2.譚評《詞辨》:「起二句,賦色瑰異,收處和婉。」 3.梁啟超《藝蘅館詞選》:「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 4.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出自北宋 晏殊〈蝶戀花〉詞)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出自北宋 柳永〈蝶戀花〉詞)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出自南宋 辛棄疾〈青...

[98下話本]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閱讀測驗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張窈慈  整理 ◎ 情節發展 小說對杜十娘與李甲關係的描寫,一開始就用了時間跨度較大的概述,略去了兩人如何相識相愛之類的場景或細節。敘事者突出了杜十娘「久有從良之志,又見李公子忠厚志誠甚有心向他」這一意願,然後是她與鴇母吵架的場景。在這場景中,人物性格基本是依賴對話來顯現的,但敘事者唯恐讀者不解鴇母何以只向李甲要三百兩銀子,便用了心理觀察來表現她的狡詐。對於杜十娘的內心活動則保持緘默。 在其後的情節發展中,敘事者一直避免對杜十娘的心理活動做全知的觀察。在贖身和南歸的途中,敘事者的視角和感知範圍是始終把這個人物的內心和打算等排除在外。有一點值得注意:在贖身過程中,李甲與杜十娘之間的主從關係的暗示。話本敘事者對原作的改動極小,因而些微的增刪也就頗為引人注目。在插入十娘與鴇母爭吵這一場景之前,傳奇作者只是概述了兩人的關係,而話本卻說十娘久而從良之意,一直沒有中意之人,這時李甲的出現使她「甚有心向他」,而「李公子懼怕老爺,不敢應承」。 在贖身之前,加入這樣一段心理描寫,勢必使讀者產生這樣的一些聯想:也許杜十娘急於從良而擇人不慎,李甲之奔走借銀則是出於勉強。沒有十娘的催促和鼓勵,以李甲的軟弱和窩囊是不會自動承擔道義上的責任的。雖然敘事者沒有用較多的心理觀察和場景描寫做鋪墊,而是徑直將人物置於戲劇化的高潮之中,使其性格在情節進展中得到表現。但是,人物性格同時也是推動情節向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 杜十娘在贖身過程中,顯得積極主動,她總是在李甲怯懦和困難的時候,給予精神上、物質上的幫助。這些行動表現了這一人物的果敢、精明。但敘事者在通過鴇母的退讓,柳遇春為其真心感動而終肯為李甲奔走等周圍人物與主人公關係的側面描寫等手法揭示其性格的同時,對這一人物的內心世界也不無保留。就像杜十娘對李甲隱瞞了她的百寶箱和她的處心積慮的計畫一樣,敘事者因迴避對人物的內心觀察所取得的限制性視角也向讀者遮蔽了這一事實。 杜十娘在贖身過程顯示出的兩個性格特點是自尊和自信,通過她與鴇母的爭吵和她對李甲的控制與支配,讀者對她的剛烈已有了充分的認識。所以當怯懦而自私的李甲真的為了懼怕父命和一點點金錢的誘惑而出賣杜十娘(而不是謝小桃或周氏妾),人物剛烈和自尊的個性所受到的摧折,就遠不只是她作為一個妓女的俯仰由人的共同命運所產生的那麼大的悲劇感,而...

[98下新詩]余光中 當我死時

閱讀測驗  余光中 當我死時 張窈慈  整理 壹、新詩創作的分期 余光中新詩創作已近六十年,詩風多變。劉裘蒂於1986年其創作分為: (一) 格律詩時期(1949-56) (二) 現代化的醞釀時期(1957-58) (三) 現代化時期(1958-59) (四) 虛無時期(1960-61) (五) 新古典主義時期(1961-63) (六) 走回近代中國時期(1965-69) (七) 民謠風格時期(1970-74) (八) 歷史文化探索時期(1974-1981) 其實分期只是一種評論上的方便,而且這些分期有些以詩歌形式為準,如格律詩時期,有些以內容為準,如歷史文化探索時期,殊無一定標準。 貳、寫作動機與譜曲 〈當我死時〉曾被作曲家曾葉發譜成四部合唱曲,並在香港崇基書院親自指揮演唱。這首詩詩行長短合度,聲韻明顯,才適於譜成歌曲。 余光中在寫這首詩時正是1966年旅居美國密西根州之卡拉馬如(Kalamazoo)講學之際,遠適異國,余氏認為是一種文化充軍,《敲打樂》提到:「浪子的心情常在寂寞與激昂之間起伏徘徊」,加上兩岸政治,詩中時用逗點,形成短句,未控制節奏的速度,前八行悠然緩慢,陳芳明《鏡子和影子》以為,「頗有安魂曲的味道」,到了末六行,詩人句中逗點變少了,使句子的節奏變快,這是因為「在冰凍的密西根向西瞭望」一句以後,詩人加入了異國,回望故鄉,情感變得激切,節奏自然也就加快了。 參、寫作形式 1. 可分為兩段,第一段「當我死時」至「滿足地想」。第二段「從前」至「代替回鄉」。 2. 這兩首用了ㄨ、ㄥ、ㄤ三個韻腳,有時句中還藏有韻腳,使節奏更加緊密,如第二行的「顱」,倒數第二行的「圖」,前五行中的兩個「江」字,也和詩後半的「牀、想、望、鄉」互押,形成句中有韻。 3. 其次,「最美最母親」和「最縱容最寬闊」的排比句法所形成的反復效果,也有助於音樂性的形成。 4. 最後,「白髮、黑土」,「長江、黃河」,「黑夜、黎明」,「西湖、太湖」對襯結構,也有助於聲音和諧的形成和韻律感的產生。所謂對襯,是將相反的兩件事互相對照,句法是否對偶在所不問,對偶則將字數相等,句法相似的兩句,成雙排列而成。 5. 修辭的運用 「最美最母親」的國度——轉品 「睡整張」大陸——誇飾、轉化 「兩管永生的」音樂——轉化 「最縱容」最寬闊...

[藝文活動]文學與音樂的盛會

2010.03.28 張藝謀 杜蘭朵公主 臺灣交響樂團和北京中央歌劇院等 台中洲際棒球場 2010.01.10  黃友棣經典音樂會   高雄市內合唱團  高雄市交響樂團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09.10.17 漢唐樂府《教坊記》 漢唐樂府與法國「甜蜜回憶古樂團」  高雄衛武營281展演館 2009.09.06 台灣獨奏家室內樂團2009夏季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演出曲目: 含西洋歌劇與台灣歌謠。雙雁影/望你早歸/淡水暮色/望春風/舊情綿綿/四季謠 2009.07  大唐歌舞表演   陝西歌舞廳劇院 演出曲目: 秦王破陣樂/霓裳羽衣/鴨子扮嘴、老虎磨牙/大唐禮樂等 2009.05.24 仲夏兮暗暝來聽詩也聲音 高雄市國樂團  佳音合唱團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指揮:郭哲誠  團長:林一鳳  導聆:林鳳珠 演出曲目: 1.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2.關睢 周南  3.桃葉歌 晉‧王獻之  4.清平調  唐‧李白  5.長干行 唐‧李白  6.一剪梅 宋‧李清照  7.蘇幕遮 宋‧范仲淹  8.長相思 唐‧李白  9.春思 唐‧李白  10.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11.卜算子 宋‧李之儀  12.江城子 宋‧蘇軾  13.卜算子 宋‧石孝友   14.關山月 唐‧李白 2009.05.23 顧德曼大提琴獨奏會 Natalia Gutman Cello Recital 國家音樂廳 2008.  簡訊文學?王羲之的碑帖  蔣勳  台灣大哥大主辦  中山大學逸仙館 2008.  歐陽伶宜大提琴師生重奏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07.08.26  台灣追想曲  蘇文慶作品音樂會    高雄市國樂團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06.12.02  錦瑟無端五十弦(2006西灣表演藝術季~璀璨西灣...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5

題目:論朱淑真節令詩的節令民俗 歷代所傳承的各項民俗,不僅反映著民間的社會文化,同時也透露出人民的生活方式與世代相承的習慣。朱淑真的節令詩、涵括立春、元宵、清明、上巳、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等十個重要節令,可說是紀錄了南宋初年的民間習俗與社會文化。本文筆者即擬朱淑真的節令詩作為主要題材,參酌宋代與節令相關的典籍,來探討朱淑真節令詩所反映的的節令民俗特徵。其中,內容包括人們過節的活動情況,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聯繫的觀察與感受,以及民眾對自然萬物的體認,進而呈現朱淑真節令詩中,所欲表達的最終要旨:民俗的產生本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而且,這些習俗與人民的生活,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發表於第一屆「中山中文博碩論壇」學術研討會,中山大學,97.11.01-02。 刊載於「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學術論文集」,6期,97.12。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4

題目:淺談毛奇齡之音樂美學 毛奇齡,明末清初人。其所治的樂學,論述多集中於《竟山樂錄》、《聖諭樂本解說》與《皇言定聲錄》中,樂論的內容除言及律數外,還對古來樂論的舊說,做了掃蕩廓清的功夫。概括言之,重點有五:首先,從「樂的起源」論述五聲與宇宙天地未必有密切的關連性,人們應從聲音的本體來探求音樂,而不是從外界的事物來尋找音樂的本源;其次,「樂音定聲之說」,論及天地本有定數,而天數與地數各有聲,二者相配後,產生七聲或九聲;第三,「樂亡佚的因素」,提及樂書越是完備,而樂越是不明;第四,「番、俗、雅樂之差等」的部分,則依次排序為番樂、俗樂、雅樂,雅樂不僅置於番樂與俗樂之後,且不再視大中至正,和平的雅樂為正聲;最後,「音樂流傳之雅俗」則以「倡樂」、「番樂」所設的樂官,說明流傳於世間的俗樂,應與雅樂一般受到重視。由此可見,不僅提高民間音樂的地位,重新檢視其內容與價值,又教人習樂的先後,以及依次排列番樂、俗樂、雅樂的差等,以改變時人對雅俗音樂的刻板印象。 發表於「南大藝術學報」,1卷2期,97.10。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3

題目:論七等生〈我愛黑眼珠〉符號與意象的運用 [前言] 1967年七等生所發表的〈我愛黑眼珠〉,是篇「意識流」1的短篇小說,文中多描述人物的內心獨白,人物的自由聯想,突破空間、時間的限制,直接展現個人的意識活動。尚且,這篇文章無論在小說中情節的部分,抑或是劇中主角的心理轉折,無不圍繞在「現實」與個人「潛意識」的情境中,尤其小說中多處的「意象」2,更是巧妙地將沈浸在「潛意識」與「現實」中的李龍第,與妻子晴子間的關係,藉由大水前後的不同境遇,透露出心理的轉折變化。 關於〈我愛黑眼珠〉一文,曾為葉石濤、劉紹銘、夏志清、周寧、陳明福、高全之、黃克全、張恆豪等學者專家們廣泛討論3。討論的重點,多從人物角色與性格的變化,或人性與現實社會的互動,或主角對於生命信仰之辯證性,或從作家與夢的角度來切入探討,但似乎尚未對小說中的「意象」,作一相關的聯繫與討論。筆者認為,撇開諸位專家們常聚焦討論的主題內容與人物特色,其實文本中所論及的多項「物件」與「景象」,實隱含著豐富而多元的「意象」。因此,本文筆者即擬「結構主義」中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 )所言及的「符號」,以及卡西勒(Ernst Cassirer,1874 -1945)的「符號學」理論,「辭章學」中「形象思維」的「意象」,來剖析七等生〈我愛黑眼珠〉文本中的「符號」與「意象」,所欲呈現的重要意涵。 發表於「台灣文學評論」,8卷2期,97.04。

[碩士論文]畢業論文摘要

題目:論趙元任結合新詩與音樂的理論與實踐——以《新詩歌集》的〈秋鐘〉、〈瓶花〉、〈也是微雲〉、〈上山〉為例 [撰文]張窈慈 [中文摘要 ] 近代中國音樂史上,趙元任先生結合了新詩與西洋歌樂作品的創作,開創了近代中國音樂的先河。他的語言學造詣很深,能切入聲韻與詞曲的結合,作為創作歌曲的基礎。再者,他身處於五四運動的環境下,運用當時詩人的創作來譜曲,曲子的內容複雜,風格多變,頗能展現個人獨有的特色,堪稱為「五四時期」作曲音樂家的代表人物。本論文的研究,基於趙先生的獨特貢獻,進而展開其新詩與音樂的理論與實踐之探討。 全文的素材,取自於趙如蘭女士所收錄的《趙元任音樂論文集》為理論依據,又以趙先生《新詩歌集》歌詞中的新詩,作為當時文人文學創作的例證。尚且,試從〈秋鐘〉、〈瓶花〉、〈也是微雲〉與〈上山〉等四首樂歌的實踐,以印證趙先生詩歌與音樂結合理論的見解與貢獻。 論文共有五章,首章「緒論」之外,逐次分章論述四首樂曲之新詩與音樂結合的相關性。內容主要重點有四:其一,探討音樂與文學的獨立性與藝術性,再將二項藝術相互作結合,由音樂與詩歌本有的「互通消息」、「交相為用」藝術共通性等特質,來了解音樂與文學的共鳴點所在。其二,關於趙先生音樂理論與音樂創作的思想內涵與藝術技巧,經筆者分析歸納,以凸顯他的音樂作品在文學中,抑或文學作品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其三,為探討趙先生對於樂曲的技法和理念等見解,並以他實際的創作來印證個人處理創作樂曲的技巧及方法。其四,試從語言學的觀點來看中國的詩歌吟唱,以研究趙先生對於中國古代吟唱藝術的傳承與運用。 總結來說,趙先生「藝術歌曲」的創作,本是人文與藝術的結合所形成的。音樂上,深受西方音樂的影響,但又不失中國傳統曲味;文學上,詩體的解放,讓新詩無論在形式或內容中,多能反映五四新文化的精神樣貌。趙先生的《新詩歌集》裡,這種取之於文學素材,進而發揮個人音樂創作的方式,不僅透露著他對原詩作思想內涵的認同,而且,還能與當時的社會現況與時代意識,相為呼應。這是將音樂創作與文學作品作一適切的結合,實為當時的樂壇,注入一重要的新生命,也為近現代的音樂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 [英文摘要 ]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music history, Yuen-Ren Chao combined the creations o...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2

題目:趙元任對中國傳統詩歌吟唱的傳承與應用——以《新詩歌集.瓶花》為例 趙元任先生於〈說時‧音樂時〉一文開篇提及,凡是樂音皆有四項特質:一音高(Pitch),二強度(Intensity),三長短(Length),四音色( Timber, Tone Color)。這樣的觀念源自於西方的基礎樂論。然而,從語言學的觀點來看中國的詩歌吟唱,其實也如同樂音的特質般,有其「音高」、「強度」、「長短」、「音色」的特徵。尤其是詩歌吟唱作為中國歷來重要的傳統藝術,它既能展現詩歌文學中涵義深厚的「辭情」,也能藉由詩韻的「聲情」掌握文學情感的收斂。因此,一般文人多重視之,趙先生也不例外。 今本文擬從趙先生所提出的吟唱理論觀點如一,「平仄長短與樂調高低的安排」,說明古詩詞平仄音值的長短,實關係著詩詞樂調的音長變化;二,「調值音高與吟唱曲調的運用」,主要論及歌詞樂調的搭配與字音的聲調語調有關,尤其是字音的調值與樂調的音高變化,尚影響著文學作品的聲情;三,「情感強度與詩歌意境的掌握」,則論及情感強度的掌握與詩歌內容句式的分段落點以及具有特殊意義的詩詞及句末韻腳的關聯性;四,「用韻音色與情境氣氛的掌握」,亦影響著詩歌聲情的變化,其藉由口腔的開合、舌位的高低,唇形的圓展與發音的部位,來決定音韻響度的大小與發音的特質等。由上述諸論來探討趙元任對中國古代吟唱藝術的傳承與應用,再以趙元任先生的《新詩歌集‧瓶花》為例,來印證趙先生詩歌吟唱的理論與實踐。 發表於「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論文集刊」,4、5期,94.10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摘要01

題目:論趙元任樂歌與胡適新詩的結合——以《新詩歌集.也是微雲》為例 趙元任為近現代首位結合西洋音樂與中國白話新詩的先驅者。他的藝術歌曲多採用當時詩人的作品為詞,其中《新詩歌集.也是微雲》曲,正是以胡適先生〈也是微雲〉的新詩作為題材,再予以譜曲, 成為當時眾所傳唱的作品。 今筆者擬從趙先生的詩樂理論,來談趙先生新詩與樂曲結合的相關性與缺失處,又從胡先生對於新詩的見解,探討〈也是微雲〉的實踐性。綜觀全文,胡先生〈也是微雲〉的新詩,為白話新文學運動下的產物,它意味著時代新精神的開創與再造。而趙先生新詩與樂調結合的主張,則能在音樂創作的實務裡,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來。這樣音樂與文學結合後的藝術創作,為近現代的音樂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可謂劃時代的代表作品之一。 發表於「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4期,95.03。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篇目02

1.論《紅樓夢》的結社作詩——以海棠詩與菊花詩為例(上)(下), 中國語文 ,627、628期,98.09-10。 2.論朱淑真節令詩的節令民俗,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學術論文集 ,6期,97.12。 3.淺談毛奇齡之音樂美學, 南大藝術學報 ,1卷2期,97.10。 4.論七等生〈我愛黑眼珠〉符號與意象的運用, 台灣文學評論 ,8卷2期,97.04。 5.左芬詠物賦析論, 國文天地 ,275期,97.04。 6.從劉禹錫的〈竹枝詞〉看巴渝文化, 中國語文 ,600期,96.06。 ~陸續增加中

[學術論文]已發表論文篇目01

1.論趙元任樂歌結合胡適〈小詩〉的創作手法, 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論文集刊 ,6期,95.06。 2.論台灣歌謠〈天烏烏〉七首的語言與文化, 中國語文 ,546期,95.04。 3.論趙元任樂歌與胡適新詩的結合——以《新詩歌集.也是微雲》為例, 屏東教育大學學報 ,24期,95.03。 4.論《周禮》「樂」的文化內涵, 中國語文 ,584期,95.02。 5.從台灣鄉土俗諺初探傳統喪葬文化及俗諺特色, 國文天地 ,249期,95.02。 6.趙元任對中國傳統詩歌吟唱的傳承與應用——以《新詩歌集.瓶花》為例, 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論文集刊 ,4、5期,94.10。 7.從〈說時.音樂時〉看趙元任的音樂與文學觀, 東方人文 ,第四卷第一期,94.03。 8.倪元璐的書法藝術, 中華書道 ,45期,93.08。 9.兩岸少年校園小說之主題呈現——以管家琪《黃金少年》與張之路《蟬為誰鳴》為例, 中國語文 ,564期,93.06。

95-99(上)學年教學課程

[撰文]張窈慈  整理 99(上)學年度      文學欣賞(夜間進修部)、歷代文學選讀(大學部通識必修)、應用文(大學部通識必修) 98學年度    寫作技巧I(大學部通識必修)、寫作技巧II(大學部通識必修)、應用文(大學部通識必修)、中國文學欣賞(大學部通識必修)、中文閱讀與寫作(大學部通識必修) 97學年度    五專國文(日間五專二年級)、應用文(大學部通識必修)、中國文學欣賞(大學部通識必修) 96學年度    五專國文(日間五專一年級)、中國文學欣賞(大學部通識必修) 95學年度    台灣文學選讀(大學部通識選修)、詩詞選讀(大學部通識選修)、中國文學名著選讀(進修學院遠距教學)

2009年「北京分營」之二

[撰文] 張窈慈 平日身兼數職,唯有趁著暑假的空檔,定期規劃出國旅遊與交流,藉此活動獲得不同的體悟與收穫。本次有幸參加某基金會所主辦的「北京-西安」活動,親臨古今歷史中的大城,儘管隨著時代的進步,古城已趨於現代化,但古城所存的文物與遺跡,無不訴說著當年歷史的風華。古長安城池內方塊整齊的坊里,已蛻變為今日西安市繁華熱鬧的街坊巷道;昔日的鐘樓與鼓樓,屢經修建後,迄今已為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重要地標,尤其到了夜間,樓外的燈光,更將夜裡的城市點綴得金碧輝煌。在歷史文物方面,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歷史博物館」,目睹已出土的帝陵陪葬物,感受了當時冶金鑄造工藝的特色與技術;「碑林」則有著名的懷素〈千字文〉、張旭〈肚痛帖〉、柳公權〈玄秘塔碑〉等碑文,以及漢代以後千百位名家的碑刻與墓誌,實為後人學習篆隸楷行草等各體字書,臨摹碑帖的重要出處;「半坡」遺址則為兩河流域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的代表,展現了半坡原始社會村落的原貌。另外,自魏晉南北朝之後的長安,在當時經濟上趨於繁榮,宗教方面,中印佛教交流的盛事,亦經由玄奘法師的傳入與譯經,加上唐代帝王的支持,讓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更為迅速。如大慈恩寺大雁塔的修建,法門寺地宮的發現,佛像、法器、瓷器、金銀器、寶函上的雕刻、舍利子的供奉等,無不讓人嘆為觀止。 來到了北京後,眼見今日的北京,偌大的街道,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與航空,儼然已為一現代化的大都會。在既定遊覽的居庸關、故宮、頤和園、鳥巢、水立方等行程外,地下鐵與路上的電車,即成為此次營隊行程外,自行探訪的交通媒介,包括王府井、後海、胡同與書城等。夜晚的天安門廣場,矗立著暈黃的燈光,有不少的外國遊客,在此地徘徊凝神注目著毛主席的畫像。當時的我,站在天安門的中央,遙想歷史上的數次事件,不禁豎然起敬——它既是是民族精神的象徵,也是社會運動的里程碑。這是一趟跨足古今歷史與文明的盛宴,值得親臨體驗。

2009年「北京分營」之一

轉貼自「台胞之家」       为期11天的2009年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缓缓落下帷幕,从古都西安到首都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瑰丽的人文景观、璀璨的华夏文明,令北京分营的营员们如同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体验一次中华文化的洗礼,收获一份知行合一的感动。相同的文化、相同的血脉和相同的青春笑脸,在两岸年轻人中产生的共鸣久久不息。        北京市台联本着突出主题、顺应营员需求、体现人文特色的原则,将此次北京分营选择在陕西省省会西安市举行。营员包括来自岛内的在校大学生、在京台生以及在京台湾省籍大学生,规模达到百余人。大家之所以走到一起,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对西安(旧称长安)这座传奇古都的心仪神往。在北京市台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周密布置、精心安排下,力争让广大营员感受一次安全、有序、丰富、精彩的古都文化之旅。 ………… 开营晚会上,北京分营的营员们不仅是观众,还是参与者——杨皓武、郭濠维、安治宇等同学分别承担了总团旗、团旗和分营旗持旗人工作; 张窈慈 、沈宛倢、谢盈珍等同学承担了鲜花礼仪工作;李骏平、蔡品蓁等同学还与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唱家合唱了歌曲《隐形的翅膀》……在总营的舞台上,他们成为了瞩目的焦点,在上千名营员面前“赚足了眼球”。走下舞台,他们不约而同地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全国总营,我们来了! …………

2007年「相約南京」

轉貼自「南京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2007年7月14日,「龙脉相传缘聚苏沪,台胞青年夏令营――2007相约南京」活动在孙中山纪念馆门前拉开帷幕。市政协副主席蒋裕德,市台盟主委胡有清,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周永岳,中山陵园管理局书记单捍政,市台办副主任吴宁、市台联会会长古斌等领导参加了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由市台办副主任吴宁主持,市政协副主席蒋裕德在开幕式上讲话,他希望两岸及海外华人华侨青年朋友们进一步增进交流交往,相互学习,建立友谊,共同致力于传承中华文化,共同为促进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台湾中山大学张窈慈同学代表全体营员在仪式上发言。 此次夏令营活动参与人员广泛,规模空前。营员分别由台湾华夏青年交流协会、台湾政治大学吴琼恩教授,中华文化大学王权泉教授和台湾夏潮基金会刘正幸老师率领的岛内近20所大学的80多名台湾大学生,和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港、澳等11国家、地区的台湾籍大学生,以及在我省就读的台湾大学生共约160人组成。 「相约南京」活动是由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南京市政府台办、台盟南京市委员会、南京市台联和中山陵园管理局为推动两岸交流交往,增进两岸青少年的互动交流,促进台湾青年一代对祖国大陆的了解而创办的活动品牌。今年,活动方希望通过缅怀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激励台湾青年一代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活动期间,全体营员参观了孙中山纪念馆、拜谒了中山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