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論評]AI無法完成的寫作——閱讀與寫作的養成訓練
AI無法完成的寫作——閱讀與寫作的養成訓練
張窈慈撰稿
一、寫作的盲點
u 看到題目很緊張,沒有頭緒
u 思緒呈現片段,無法完整下筆
u 生活經驗不足,沒有靈感
u 沒有頭緒,羅列不出大綱
u 平時很能說,卻寫不完整
u 過於抽象,無法申說義理
基於上述六個理由,許多人想藉由AI來完成自己無法達成目標的寫作內容和技巧。
二、AI無法取代的寫作內容
u 高度的同理心(李開復:《AI新世界》(增訂版)[1])
u 人類的創造力(李開復:《AI新世界》(增訂版))
u 人類的想像力(李開復:《AI新世界》(增訂版))
u 人類的幽默感(李開復:《AI新世界》(增訂版))
u 個人的心情寫照
u 精準的表達自我
u 無法完成更為細緻的描述
u 儘管AI的視覺識別能力,能夠正確批改選擇題和填空題,甚至批改作文中一些像拼錯字或文法的常見錯誤,並且自動扣分。這減少了老師批改一些基本項目的時間,把時間來跟學生溝通,指導較高層次的寫作概念。(李開復:《AI新世界》(增訂版))
正如上述八個重點,可以見得,AI未能全權取代人類所有的寫作課題,尤其是個人的心情寫照、精準的表達意見,都是目前AI所不及之處。據《AI新世界》一書所言,書籍、電影和舞台劇本,未來仍由人類操刀。
三、如何從小培養語文能力
u 不要壓抑孩子們的說話機會
u 平日在家,練習口語表達
u 幼兒時期,親子共讀
u 學齡後,以指讀的方式,閱讀繪本報紙
u 走出戶外,親近自然,接觸人群社會
u 平日多聽多看,增廣見聞
u
熟悉課內所學,隨時更新新知
從幼兒的牙牙學語,口語學習,再慢慢進化到親子共讀,學齡後以指讀繪本和報紙書刊後,再更進一步親近自然,接觸人群社會,加上平日多聽多看,增廣見聞,熟悉學校課程內容的學習,隨時更新新知,就是從小培養語文能力的演進過程。
四、學校的寫作訓練
u 造詞與造句
u 照樣寫短語
u
看圖寫作文
u 學習單演練
u 心智圖練習
u 桌遊課程的設計
u 閱讀新思維新觀念的好文章
學生經由課內的生字造詞與造句,照樣寫短語,看圖寫作文;教師自行設計班內共讀書的學習單,再從閱讀報刊做心智圖的寫作,或從桌遊課程的設計,以及閱讀各大報刊的新思維、新觀念的好文章,都是目前學校教育常見的寫作訓練。
五、初期的自主寫作訓練(適用國語文第一、二、三學習階段)
u 不害怕、不排斥
u 可多聽影音的對話(學習思考)
u 多了解事件的發展(學習因果關係)
u 豐富不同的生活或經驗(身歷其境)
u 生活或經驗反思的練習(札記、心得、感想、日記、週記)
u 可採問答式的口說錄音,再整理成篇
u 固定時間,持之以恆的練習寫作
初期的自主寫作,適用於國語文第一、第二、第三學習階段的學生。要先從不害怕、不排斥寫作起始,建議從多聽影音的對話中,學習思考;從了解事件的發展中,了解其中的因果關係;能身歷其境的感受自己的生活或經驗。在自己的生活或經驗中,反思記錄讀書時摘記下來的要點,稱之為「札記」;心中領會而有所得,稱之為「心得」;因感觸所引起的思念或想法,稱之為「感想」;每天的生活記錄,稱之為「日記」;一週學習心得、生活狀況的記載,稱之為「週記」。第一階段學生可經由家長或老師的引導,採用問答的口說錄音,再整理成篇;造詞造句、照樣寫短語日益熟練後,便可嘗試看圖寫作文,並以固定的時間,持之以恆的練習寫作。
六、進階的自主寫作訓練(適用國語文第四、五學習階段)
u 字詞字義精準的表達
u 大量閱讀與理解文本
u 多元主題的寫作演練
u 能掌握好文章的篇幅
u 記敘文抒情文為基底
u 議論文申說表達自我
u 說明文解釋說明步驟
u 養成多聽多看多寫的習慣
u 投稿鍛鍊文筆,增強自信心
進階的自主寫作,適用於國語文第四、第五學習階段的學生。隨著課程內容的難易度提昇,可從「字詞字義的精準表達」開始訓練,練習寫出真實、感人、論辯和說理的內容,正是以「記敘文抒情文為基底」,「議論文申說表達自我」,「說明文解釋說明步驟」;學生再經「大量閱讀與理解文本」,從中學習各領域文本的精髓後,將此內化為智庫,加以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透過個人信仰、觀點與文字的闡述,就此產生出一篇篇屬於個人的新文章;另外,還要透過「多元主題的寫作演練」,且要「能掌握好文章的篇幅」,使得原本單調的生字、新詞,經由豐富多變的造句、段落與章節的組合後,就能一一地呈現出應有的主題內容、技巧與思維來,如此像這般有內涵且屬於個人的文字,便能以精確而嶄新地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
七、投稿應注意的事項
u 題材應原創,勿抄襲
u 即使只是主題投稿,內容應題材新穎,才會增加錄用的機會
u 有個人的創見,他人所未見的觀點
u 勿一稿兩投或三投或多投
u 格式應吻合該刊物的規定
投稿的題材應原創,引用他人的觀點時,也應記錄出自何處;即使只是主題投稿,內容應題材新穎,有好的觀點和論述,才有價值,才足以被刊登錄用。有個人的創見,為他人所未見的觀點,尤其重要。請勿一稿兩投或三投或多投,如此只會增加各家編務的困擾;文字格式也須吻合該刊物的規定,才足以被錄用。
八、我自創的「問答歸納組織寫作教學法」
(或稱作1+1或2+1或3+1或4+1或5+1寫作教學法)
u 主題閱讀:名人作家數篇與教師分享文一篇。(口訣︰1+1或2+1或3+1或4+1或5+1)
u 學習單:
u 第一,教師課前先擬訂該次學生寫作的「演練目的」。
u 第二,教師設計問題,或經文本分析後,將重點羅列出來,請學生回答各項要點,再做彼此交流;教師則口說補充分享該次主題的個人生活或經驗。
u 第三,教師建議寫作重點和結構。
u 第四,學生將自己所回答的各項要點,組織起來後,擴寫成段落與完整的篇章。
u 第五,師生共讀名人作家數篇(口訣︰1+1或2+1或3+1或4+1或5+1,包含文本分析、閱讀理解或補充主題等)和教師朗讀分享文後,再找出難字、新詞和成語,申說其文意的內涵,強化成語與佳句的印象。
u 第六,學生以教師所訂立的題目撰寫,或教師協助學生自訂題目,找出最適合自己撰寫的方向與內容。
u 第七,學生文章完成後,彼此交換心得。
u 第八,教師現場批閱作文與建議。
以上主題閱讀,即是採用名人作家一至五篇與教師分享文一篇(即口訣︰1+1或2+1或3+1或4+1或5+1寫作教學法)為內容,教師所設計的學習單則依照第一至第八的先後順序進行教學。
九、教師分享文
張窈慈著:《嘉竹器宇——走在斐然成Chang的道路上》,台北市:新銳文創,2022.06。
張窈慈著:《彈音論樂——聆聽律動的音符(修訂版)》,台北市:新銳文創,2022.05.12。
張窈慈著:《彈音論樂——聆聽律動的音符》,台北市:新銳文創,2015.09。
十、教師教學與研究部落格(不定期更新)
菡萏馨藝 https://changyt9908.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