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舞蹈]阿勒曼舞曲

阿勒曼舞曲 Allemande〔法〕

主要是流行於法國的緩慢二拍舞曲,它是一種溫和的二拍子舞曲,最先出現於十六世紀,據說是由德國萊康加以發展的。它起源德國的一種徐緩的二拍子舞曲,亦稱alman或almayn,舞蹈單純,但手勢為特色。十六世紀的阿勒曼舞曲顯露出一種樸素的,本質上是主調音樂的(homophonic)風格,舞步是單純的。

在西元一六○○年以前,它被稱為阿爾曼.阿爾瑪努。在巴赫的時代,這種舞曲已逐漸不被用在實際的舞蹈上而變成樣式化的舞曲,使用於組曲的第一樂章。此種隸屬於文藝復興舞蹈的阿勒曼舞曲,自進入十七世紀後就消失了。此後的十七世紀,阿勒曼舞曲變成一種形態固定的舞曲,用做組曲的第一樂章。

這些阿勒曼舞曲都是非常溫和、中庸速度的4/4拍,含有短的弱拍(upbeat),以弱起的樂曲居多,往往運用短短的流動音型(running figures)在假對位法(pseudocontrapuntal)結構的各聲部間流動。

十八世紀後期,在德國南部阿勒曼(Allemande)一詞和deutscher Tanz(德國舞)同義,是一種華爾滋式的快速3/4或3/8拍舞曲。例如貝多芬所寫的十二首管弦樂的德意志舞曲便是。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99上新詩]沈志方 給時間

[寫作論評]AI無法完成的寫作——閱讀與寫作的養成訓練

[98上新詩]鄭愁予 野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