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1的文章

[音樂舞蹈]羅馬尼亞民俗舞曲

羅馬尼亞民俗舞曲 創作於一九一五年,原是鋼琴曲,後小提琴與鋼琴的二重奏編曲版更為有名。以下是巴爾陶克全作品中最通俗的樂曲之一,全曲如同標題一般,由羅馬尼亞各地,當時仍為匈牙利的民謠素材所構成。 第一曲「拐杖舞」是使用拐杖的舞蹈,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第二曲「飾帶舞」是綁上飾帶的舞蹈。快板(Allegro) 第三曲「踏步舞」,行板。塞克伊在小提琴編曲版中,使用泛音奏法(指頭在弦上輕觸發出高音的特殊奏法)做出特異的音色效果。 第四曲「布丘姆人之舞」,也有人譯為「號角之舞」,但似乎不太適當。甚中庸的四分之三拍子的旋律性樂曲。 第五曲「羅馬尼亞風波卡舞曲」,複節奏的快板舞曲。 第六曲「快速舞」,以快板和稍快板的兩首舞曲相連而成的終曲。

[音樂舞蹈]霍塔舞曲、波羅舞曲

霍塔舞曲 Jota〔西〕 西班牙東北部亞拉岡(Aragon)地方著名的民謠舞曲,歌詞為傳統無名氏作品,同時表現「哭與笑」的霍塔曲調。法雅(Falla, Manuel de, 1876-1946)是西班牙民族主義樂派的作曲家,創作西班牙民歌七首,其中的第四首「霍塔舞曲」特別出名,常被作為獨唱歌曲。 波羅舞曲 Polo〔西〕 此曲選自法雅(Falla, Manuel de, 1876-1946)故鄉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樂曲,屬於吉卜賽古謠的深沉之歌(cante hondo),曲風吐露出藏在心中的滿腹悲哀。

[音樂舞蹈]華麗波蘭舞曲

華麗波蘭舞曲 Polonaise brillante〔波〕 韋涅阿夫斯基(Wieniawski,Henri, 1835-1880)是波蘭的小提琴家,其名聲勝過於蕭邦。曾作曲d小調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為首,樂曲專注技巧,也具有以民俗音樂為特徵的優美旋律。他寫過兩首題為(華麗波蘭舞曲)的作品,最聞名的是第一號D大調,Polonaise是波蘭三四拍的獨特舞曲,蕭邦也曾有(英雄波蘭舞曲)等。 第一號(華麗波蘭舞曲)是在鋼琴強調波蘭舞曲節奏的短小導入後,由主奏小提琴呈現出活潑高低跳躍的主題,以相當野性的風格演出。中間部轉調為b小調,小提琴出現某種傾訴的氣氛,再度回到主部後,便以華麗的技巧結束。 第二號A大調,由中庸的快板主部,與優美而寧靜的中間部F大調所構成,結構單純,但技巧上同樣非常華麗。鋼琴十八小節的前奏之後,以f出現的小提琴,連續展現一弓的斷奏,細小的震音,G弦的旋律,使用八度複音的快速上下行,以及泛音等各種技巧。與中間部的曲調形成對照的優美效果。

[音樂舞蹈]方當果舞曲

方當果舞曲 Fandanguillo〔西〕 西班牙的方當果舞曲,被屠林納(Turina, Joaquin 1882-1949)以方當果舞曲為底本,寫成了一充滿安達魯西亞之神秘氣味與激昂情愫的「小方當果舞曲」。

[音樂舞蹈]塔朗特舞曲

塔朗特舞曲 Tarantella〔義〕 起源於義大利南部的一種輕快熱情的舞曲,一說是被毒蜘蛛(Tarantula)咬到的人,為了去毒而狂舞,大多採用六八拍子。韋涅阿夫斯基(Wieniawski, Henri 1835-1880)的「詼諧曲式塔朗特舞曲」,就是在詼諧曲的形式上鑲入此種舞曲節奏的成品,他的小提琴作品,除有華麗的技巧外,常具抒情和優雅的特性,此曲便是音樂會最後可以讓聽眾大為喝采的華麗作品。

[音樂舞蹈]波卡舞曲

  波卡舞曲   Polka〔捷〕 「波卡舞曲」源自十九世紀中的波西米亞地方,至今依然是歐洲許多國家最流行的民間音樂,如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捷克、荷蘭、德國、匈牙利、瑞士、義大利、俄羅斯等。「波卡」來自捷克文,指的是「波蘭女人」,能追溯至一八三四年的舞曲和女子安納史列札柯娃,她是位伴著白馬跳出史上第一支波卡舞曲的人,之後這種舞曲就快速襲捲全歐洲至維也納,讓史特勞斯二世寫出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波卡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