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論評]談餐旅意象的寫作視角

談餐旅意象的寫作視角

發表於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文藝菁英寫作營」活動手冊(100/10/29)    
                                                                                                                                     張窈慈 撰稿
關於「餐旅」的寫作,雖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飲食的講究,生活的品質,日漸多元而廣泛,近十年來以此為題的創作也四處可見。筆者也深刻感受到「餐旅」早已成為國人生活所重視的一部分。以下筆者即根據個人的生活見聞,為「餐旅」意象的寫作,所作的整理。如下所述:
一、了解食材,品評美食
最為常見的品評,不外乎是網路部落客族群,記錄著各道美食餐點的色、香、味等圖片與文字,因為經由其細心的觀察與細述,使得美食不再只是呈現在餐廳的桌上菜餚而已,而是回到家後還能夠唇齒留香,提筆寫出那場足以回味的美食佳餚。若是打算撰寫他人餐廳的美食,且放在公開網路的社群網站上,不妨先經由餐廳業者的許可,多向服務生了解食材的來源與烹調方法,在細嚼品嚐後,以最為公平客觀的方式,真確地記錄著個人對美食的感受,如此一則餐飲的寫作,便如實地展現在眼前了。甚至可邀請業者一起觀賞美食寫作的文章,且與餐廳主管、服務生合影,如此對業者既不失尊重,也可讓相關的人共享美食的文字饗宴。
二、累積經驗,拓展視野
    專欄美食作家筆下的美食經驗,往往讓人食指大動。因為豐富的美食經驗,無不為其帶來最大的寫作資源,不僅能將各家或各地類型相同的餐館,予以比較;或是各地不同類型的特色餐廳,給予綜合討論,皆能細嚼出彼此之間的差異性,並將餐館的售價與環境評比一番,甚至以健康料理為宗旨,進而綜合鑑別出等級層次的優劣,最後再整理出美食家個人的喜好與料理程序,終撰稿成一完整的美文。經筆者的觀察,除了食譜之外,較具文學性的飲食文學創作,作家們既著重客觀寫實與淵源的記述,亦於文中多穿插個人主觀情感的好惡,使得美食一類的作品,既如實地呈現出道地的特色,又能流露出個人對佳餚的喜好與堅持。因此,這類的「飲食文學」作品,筆者以為,又可稱為美食類的「報導文學」。
三、考察典故,撰寫小品
這裡以梁實秋《雅舍談吃》中的小品為例,談其寫作的方法。梁氏在〈火腿〉、〈燒鴨〉、〈燒羊肉〉、〈獅子頭〉、〈核桃酪〉、〈酸梅湯與糖葫蘆〉、〈芙蓉雞片〉、〈佛跳牆〉等小品中,多呈現出中國南北方各地菜餚的特色。作品中,他以考察各道菜的學名來源與歷史,最讓人印象深刻。他的許多文章也常引用文人學者的詩文作為美食寫作的參考資料,再加上平日對美食的認識與觀察,道出了各樣菜色的味道、製法與吃法的差異性。各篇文章字數都不多,但卻能將各地佳餚以最為精確的文字,將個人的感受與體驗,透過文字的方式,傳達出屬於那個年代的風味,實可視為二十世紀初期中國市民飲食文化的代表作品。
四、關注在地,體驗生活
寫作上,同學可觀察自己所生長的環境,了解當地豐厚的物產與資源,從生活中體驗自己最為熟悉的飲食文化,包含人文歷史、地理環境等相關背景,以豐富個人寫作文章的素材。其次,再討論現今業者的多角化經營,他們為「飲食」所做的努力,進行更多的討論,由此針砭現況,也提出個人的理想環境,以自許成為在地的餐旅達人。此外,舉凡市面上常見的健康食譜、烹飪教學與電視節目等,在追求多元、精緻美食的同時,一般人也越來越關心飲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因此,若能結合生物醫學、營養學等「養生」元素的專業背景於寫作之中,將吸引更多重視健康的饕客來閱讀「飲食文學」的創作。
五、把握當下,興筆寫來
    歷來撰寫「餐旅文學」的創作,背景不拘,各行各業都有。凡只要對飲食文化有特殊的情感與喜愛的人,都可提筆寫作,非僅是限於文人而已。這些創作者或寫菜餚的人文歷史,或寫食材來源的地理環境,或寫個人的喜好,或寫道地的風味,或寫故鄉的美食,或寫佳餚的特色,無所不包。也因為作者背景多元,且人人離不開食物,所謂「民以食為天」,因此撰寫出來的「餐旅」創作,讀來視角最是可觀和多變。倘若同學也能深刻感受生活週遭的每一處,試著將生活中觀察到的趣聞,或是值得一談的典故,或是別有一番感受的飲食經驗,當下隨筆記載下來,事後再經考察與整理,日積月累下來,想必可以累積不少的心得與收穫。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實用作文]音樂和文學的跨領域學習和寫作歷程

[寫作論評]AI無法完成的寫作——閱讀與寫作的養成訓練

[99上新詩]沈志方 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