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上古文]王羲之 蘭亭集序
王羲之 〈蘭亭集序〉 四技進修部文學欣賞課程 課堂中有詳細說解 重點整理 1.以人與大自然的相契相融來表現其所樂之處。 2.在描寫景物時,王羲之不用工筆,作細膩的刻繪,反而以淡墨勾勒春天盎然的生機。 3.春天裡萬紫千紅的色彩,淡化成「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二句,呈現淡樸的美感,山水的形貌未被作個別性的凸顯,以整體的氣韻呈現。山水、清流、人物的出現形成一整理。 4.再來便是對這份人與自然融合的精神作一總括,人與萬物同在春日的「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裡,「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一仰一俯之間忘懷而已,而胸納宇宙萬物,生命領域的擴大,使個人身世得失皆於此消釋,真正獲得遊騁之樂。 5.接下來,作者對「是日之樂」提出反省,將一時人與自然融合的至樂,置放於人生長流之中,突顯出一時的人事物因緣而聚亦因緣而遷變的事實,「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一切的人生經驗終究流落於時間之中,情隨事遷,無常的人事流變,使先前的欣樂,轉眼之間,成為記憶中的陳跡,而人的情感又不能不因之興起眷情,但所得的不過是逝去反照的光影,在今昔的對照中,一一體驗的不過是失落之感。 6.整篇文章從蘭亭之會引伸出更寬闊的視野,而逼臨至整幅生命的經驗,人的一樂一悲,便在於「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與「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之間,時間遷流,任何「是日」都將成為「陳跡」,所有的遇合都將空無,歸到終極,人的生命旅程「終期於盡」,一切真的感受都因無常而成虛妄。 7.點明樂往哀來的人生處境,後,更進一步可見,這份感慨是人類共同的生命經驗。「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表現在所有文學作品中的,都是「欣於所遇」的陳跡,在歡樂之時,已有無常之哀。哀情之中,又無非是種種歡樂的光影。透過情隨事遷的無常領悟,使人對其人生本象感慨不已,又因此感慨而益增深情,由此感慨體會了所有人類的同情共感。 8.因為無常的領悟,使人在每一個相互交融的剎那,多一份覺醒,將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時刻記載下來,成為人文的傳統。雖然作品中有留的,是已為陳跡的「向之所欣」,但此哀樂相生的「興感之由」,使所有人的情感得以共鳴。 補充 王羲之和其尺牘 1.自古以來,書法範本中心為尺牘。行、草書為尺牘而生,且為尺牘而發達。 2.尺...